史铁生小说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对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在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史铁生不仅描绘了残疾人的困境,更从自身的残疾出发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困境。他不停地思索命运,探讨孤独、欲望和死亡这三种人本困境,他用无比真诚的写作将切身的体验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  论文部分拟分三章来论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第一章:从童年的创伤记忆,“文革”残暴政治的心理阴影与身体残疾的苦难体验入手,论述史铁生小说中苦难意识形成的渊源。  第二章:具体论述史铁生小说中苦难的形态:残疾给人带来的痛苦;孤独、欲望、死亡这三种人本困境;以及命运对人类的残酷压迫。  第三章:论文将从接受苦难,在过程中超越苦难和用爱来救赎苦难这三方面来论述史铁生面对苦难的姿态。
其他文献
对大多数古代文学的研究者而言,张含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因为一般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几乎不提及他。即使提到其他的明代文学研究者,也仅把他当作李梦阳或杨慎的附庸,提及而
英富坑隶属于安徽省歙县岔口镇,在安徽歙县东北部,与浙江相邻。根据《中国语方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歙县方言属于徽语绩歙片。  本文根据
“可能”是汉语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可能式在汉语方言中的表现形式多样、语义内涵丰富。研究汉语方言可能式有助于全面认识方言语法差异,对深入理解汉语语法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陈昌来、李传军等(2012)中列举的300个常用类固定短语格式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考察了现代汉语常见类固定短语主观性的表现形式,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种主观性的形成
传统语法认为副词多处于主语后动词前的状语位置,用来修饰限定谓语,表达范围、程度、方式、时间、情态等意义。本文认为,这种基于书面语小句范围内的研究只反映了副词的部分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采取划分专题、选取典型个案的方式,分四章从传记作者的主体性、传记中的传主作品呈现、传记中的原型考证、传记中童年叙事的启示作用四个方面,考察中
本文在学界对“形宾”这一构式中“形容词”词性问题热烈讨论的背景下,对“形宾”这一构式得以合理存在的动因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对“形宾”构式中的主、宾语和形容词分为两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重心之一,并且具有洋场文化和半殖民地文化混杂的都市形态,这使上海形成了复杂的文学形态。特别是在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并存
他是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的儿子;作为新华社记者,他曾亲赴战火硝烟的贝鲁特;身为中国外交部的外交人员,他时刻履行着“文装解放军”的使命和职责。在他看来,这些
本文在《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中提取出了由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并对此类惯用语进行了研究。  从语音上看,由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主要以三音节为主,其次为四音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