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相关论文
活跃于30年代上海文坛的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又是其间的典型代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了严家炎、李今编纂的《穆时英全集》,把这位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的作家的作品汇集一起,为人们......
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穆时英,死于1940年6月。长时期以来,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从大节上来说吧,抗战时期,他曾先后担任汪......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海派小说叙事,上承鸳鸯蝴蝶派而来,下至张爱玲告一段落,近于把晚清到五四中国小说叙事结构模式转变的道路又走......
“文坛回春”之路步履维艰,这种艰难历程不仅显性地表现为1980年代的多次论争和批判,而且,从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编撰的文学史书里......
在新感觉派里,施蜇存的小说与穆时英、刘呐鸥小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浸染,江南城镇的生长背景和相对深厚的传统文化根......
谢有顺先生在自己的博客里无限感慨地说:“我已经在当代文学中很久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很久没有月睹一朵花的开放,也很久没有看到田野和......
乡村梦影里的城市批判──京派作家城市小说论刘淑玲京派作家是以乡土小说而引人注目的。他们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笔下的乡村充......
细心观察,如此剧情随时上演: 很多小女孩会把一个小枕头抱在怀里,慢慢地摇,轻轻地拍,认真地哄“它”睡觉,有些孩子爱与洋娃娃、抱抱熊......
鲁迅与料治朝鸣──围绕着《战争版画集》[日]藤井省三著陈福康译一、《白与黑》与《版艺术》1927年10月,从广州移居上海的鲁迅,到上海还不过......
<正>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是一件历史上的大事,见证的人很多,歌颂的文章更汗牛充栋,但在众声喧哗中唯独少了张爱玲的声音......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
站在候车大厅里,为了寻找一个不错的题材,拍摄了玻璃上倒映着的来来往往的人们,小姑娘一连串的疑问,孩子的童真告诉我:应当与众不同,追求......
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的穆时英(1912-1940)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曾做过多家报刊编辑。在光华大学读书期间(1929-1933),参与编辑《光华年......
在中国现代文坛,戴望舒和叶灵凤的名字让人无法忘怀。他们一个是在新诗发展中领导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
内容摘要:穆时英开启了真正的现代中国都市小说。在上海这个带有近代工业文明和殖民性特征的畸形环境中,以感觉作为创作的基点与核心......
摘 要: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的创作在表现手法、描写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前后巨大的差异。但风格转变前后,其作品几乎都在都市背景下......
穆时英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寿命不长,著作却丰的天才作家,关于他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但是长期以来,不是因为政治的需要从普......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重要的电影理论家、批评家.与历来对其理论、批评话语的重视相比,关于其电影创作、导演......
作为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穆时英在小说文本中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别样而丰富的都市体验。这种都市体验无疑受制于上海半殖民的历史文化......
穆时英是三十年代第一个真正描写都市文本的新感觉派小说家,都市在他的笔下获得了真实的生命。但是穆时英用新奇的现代小说技......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繁华而奢糜,是天堂和地狱的结合体。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整个就是以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为时代背景的。他......
穆时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而且具有个性魅力的作家。从十八岁以奇异的天才闯入文坛到二十八岁遇刺被杀,在短短的十年创......
现代作家穆时英对三十年代上海的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穆时英用他特有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现实与想象并存......
在穆时英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有两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第一条是左翼的始终存在的影响。穆时英以左翼作家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穆时英......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以半殖民地中“孤岛”的形象,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想象。城市的崛起意味着现代生活意识的开......
横光利一和穆时英是中日新感觉派至关重要的代表作家,横光利一被称为日本新感觉派的旗手,而穆时英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因为二......
一直以来,穆时英都是以“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的文名为世人所知晓和解读,如此一来,新感觉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
穆时英作为20世纪30年代红极上海滩的青年小说家,其小说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即“先锋”、“时尚”、“新潮”。从......
本文将穆时英的所有作品纳入研究范围,首先从三个时期对穆时英的创作历程进行考察:既分析了穆时英在前期创作的“南”“北”极立场(......
一 《六艺》,1936年2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十六开本。4月15日,第三期出版后停刊。高明、姚苏凤、叶灵凤、穆时英、刘呐鸥编辑,六艺......
作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穆时英,其小说给读者电影镜头般快速跳切的感觉.穆时英的创作曾受电影影响已被现今的文学研究者们证实.......
《上海的狐步舞》作为穆时英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中的一个短篇,是现代派作品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个选段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穆时英小说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然而在其“洋派文学”的层层封印下 ,却有着乡土味十足的本土文化气息 ,尤......
新感觉派首席作家穆时英是以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传统模式的反叛姿态而独步中国现代文坛的。他在一系列难以两可的美学二元对......
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擅长使用现代派手法表现三十年代大上海光怪陆离的奢糜生活以及在都市文明挤......
穆时英的小说常以一种充满时代特色的叙事话语展现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感受,双重的男性形象和刻板的女性印象彰显作者的菲勒斯......
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读者都知道,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上海小说界有过一个流星般一闪而过的新感觉派,中坚核心有短寿的穆时英、刘呐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