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DXA对男性HIV/AIDS初治患者不同HAART方案体成分变化特点进行测量分析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HAART治疗的成年男性HIV感染患者77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38.2±11.1)岁,按初始HAART方案:含司他夫定(d4T)方案、含齐多夫定(AZT)方案、含替诺福韦(TDF)方案不同分为d4T组、AZT组、TDF组。HAART方案另两种药物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或依法韦仑(efavirenz, EFV),这两种药物在三组间相似。收集基线水平、1年、2年三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全身及局部体成分及腰椎、右髋部骨密度数据。结果三组治疗方案中,d4T方案HIV-LD发生率最高,TDF方案发生率最低,d4T组LD的发生率与AZT组、TDF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d4T组LD的发生率大约是AZT组的2倍;治疗后d4T组与AZT组上肢、总脂肪量减低,治疗后2年较基线水平显著减低(P<0.05),治疗后1年、2年下肢脂肪量减少,较基线水平显著减低(P<0.05),TDF组全身及上下肢、躯干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增加,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年d4T组、AZT组方案与TDF组方案上下肢脂肪改变量间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四肢脂肪量改变量与基线水平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基线水平病毒载量呈正相关;d4T、AZT组腰椎骨密度较基线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年股骨颈、右全髋骨密度较基线水平有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1年、2年TDF组腰椎、股骨颈、右全髋骨密度较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两年AZT组与TDF组间腰椎骨密度变化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骨密度改变量、右全髋骨密度改变量与基线水平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251,P=0.028;r=-0.239,p=0.036)。结论三组治疗方案中,d4T方案HIV-LD发生率最高,TDF方案发生率最低,d4T组LD的发生率大约是AZT组的2倍;d4T组、AZT组全身及四肢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减少,随时间延长减少量增加,TDF组全身及躯干、四肢脂肪量增加;三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密度的影响按解剖部位不同,骨密度不同程度减低,治疗后1年,TDF组骨密度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治疗2年,与AZT组比较,TDF组腰椎骨密度下降显著:骨密度变化最明显发生在治疗后1年内。总之,DXA可客观评价不同治疗方案体成分及骨密度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应用DXA分析男性HIV-LD患者HAART治疗方案由含司他夫定(d4T)方案转换为含齐多夫定(AZT)或替诺福韦(TDF)方案后,其体成分变化特点。材料和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HARRT(司他夫定)治疗的成年男性HIV-LD患者47例,并进行两次DXA扫描,两次DXA扫描最小间隔时间为12个月,根据d4T转换为含AZT或TDF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ZT组、TDF组,应用DXA分析两组体成分变化特点。结果与基线水平比较,AZT组下肢肌量显著增加(t=2.781,95%C10.02-0.10,P<0.01),有统计学意义,下肢脂肪量减少,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上肢脂肪量显著增加[(0.6±0.3)Kg、(1.0+0.7)Kg,t=2.422,95%CI0.04~0.74,P<0.05],下肢脂肪量显著增加[(1.8±0.8)Kg、(2.6±1.7)Kg,t=2.369,95%C10.08~1.66,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二次DXA检查时,AZT组下肢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减少了0.04Kg(4.55%),TDF组下肢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增加了0.463Kg(27.41%),两组间下肢脂肪量变化量有统计学意义(U=2.954,P<0.01)。结论DXA检查显示男性HIV-LD患者,TDF治疗方案与AZT治疗方案比较下肢脂肪量显著增加,TDF治疗方案较AZT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HIV-LD。但AZT组与换药前比较HIV-LD未见加重,且肌量增加,所以目前临床上也用于替代d4T治疗。DXA可客观评价男性HIV-LD不同治疗方案的体质成分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