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决定了小汽车普及后,提高公交分担率是实现大多数居民可达性强的前提。为了弥补常规公交出行时间过长的缺陷,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开展快速公交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以此提高公交分担率。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研究证明:土地利用是改善交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研究与快速公交相适应的土地利用形态,本文首先提出快速公交覆盖度的概念。它包含两方面内容:功能向站度和站点土地覆盖率,前者是指站点服务的主要功能类型(办公、居住、商业等)及其密度,而后者限定了站点服务的区域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样本城市快速公交覆盖度是如何影响公交分担率,得出影响公交分担率的两类因素:引导因素和挤压因素,其中快速公交覆盖度属于前者,而对小汽车的付费政策等属于后者。就本文讨论的重点—快速公交覆盖度而言,不同城市有不同实现的方式,体现为功能向站度和站点用地覆盖率的相互配合。在上述样本城市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圳快速公交覆盖度对公交分担率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两类因素的差异对比,再结合国外城市公交分担率和深圳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公交分担率,本文认为:深圳缺乏挤压因素,并且近期公交系统中轨道的角色还不突出,这都对实现公交分担率目标不利。因此,深圳首先要注重挤压因素和引导因素的并重,二是要大力发展其他快速公交方式;三是注重在步行向站和接驳向站两方面提高轨道的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