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蚧虫、粉虱等农林害虫,由于它的食性广、食量大、分布广、数量多而深受国内外生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我国对草蛉的资源和常见种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以及大规模繁殖技术做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草蛉的生殖生理方面研究的较少,认识尚不深入,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旨在为发挥大草蛉的生殖潜能、提高人工繁殖效率及田间有效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 用蒸馏水沉淀法对大草蛉的卵黄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而后又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蛋白胶回收的方法对卵黄蛋白进行了进一步的纯化;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大草蛉的卵黄蛋白由大165kDa和小46kDa两个亚基组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纯化后的卵黄蛋白进行了氨基酸组分分析。 提取了大草蛉的卵黄蛋白,免疫家兔,并将所得抗血清经雄虫匀浆液吸收,获得抗卵黄蛋白的特异抗体,经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建立了ELISA法测定大草蛉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的方法。 用蚜虫和人工卵赤眼蜂蛹两种食料来饲养大草蛉的结果表明,喂食蚜虫的大草蛉雌成虫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喂食人工卵赤眼蜂蛹的大草蛉,产卵量亦明显提高,但人工卵赤眼蜂蛹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可以作为饲养草蛉的补充食料。通过ELISA检测发现,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的雌虫卵黄蛋白合成和摄取都明显减弱。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殖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获得最高的繁殖效率,比较了在15℃、25℃和30℃的条件下用蚜虫做食料来饲养大草蛉,发现在低温15℃的条件下,单雌产卵量最高,产卵历期也较长。通过ELISA分析也表明,在低温15℃条件下大草蛉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发生的时间也较长。 通过GC-MS系统测定了大草蛉雌虫体内保幼激素Ⅲ滴度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大草蛉体内保幼激素滴度的变化与卵黄蛋白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用SDS-PAGE研究了大草蛉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多肽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卵黄蛋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不断降解,在卵发育的第4天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卵黄蛋白的条带。通过ELISA来测定大草蛉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中卵黄蛋白的含量变化,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蛋白逐渐被利用,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呈直线下降趋势,在刚孵化的幼虫中已检测不到卵黄蛋白的存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的形态特征最明显的变化是颜色从淡绿到深褐色,卵在发育96h后卵基本全部孵化。 根据昆虫卵黄蛋白氨基酸序列在靠近C端存在GL/ICG区域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两条简并引物,提取大草蛉的RNA,用Takara的3′—RACE试剂盒进行RT-PCR,扩增出一段900bp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