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索拉非尼的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联合PD-L1单抗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差,容易复发和转移。究其原因,与肿瘤环境缺氧和免疫抑制密切相关。随着纳米探针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具有光热作用且能包载肿瘤药物的纳米探针,能精准有效地杀灭肿瘤,减少肿瘤局部复发。纳米过氧化物酶可分解压H2O2产生O2,缓解肿瘤缺氧。免疫治疗能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有研究报道,光热治疗和缓解缺氧可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减轻免疫抑制。但是,少见将二者联合应用的研究报道,亦尚未见将其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于肝癌的研究。因此,合成一种整合上述功能的探针,有望减少肿瘤局部复发,与免疫治疗相联合,有潜力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制备一种能主动靶向肝癌并包载索拉非尼(Sorafenib,SF)的多功能纳米探针,评估探针及探针联合PD-L1单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1、探针的合成及表征:“一锅法”合成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PBNPs),加入1-十四醇用于SF的温控释放,使用肝癌特异性多肽SP94、近红外染料Cyanine5.5(Cy5.5)对PBNPs进行修饰,最终合成SP94-PB-SF-Cy5.5。使用电镜、分光光度计、马尔文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探针进行表征分析。2、探针的功能验证:CCK-8法评估探针的毒性和杀伤作用;荧光、光声和磁共振成像明确探针体内分布;免疫荧光、化学发光、酶联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探针对肿瘤缺氧和免疫的作用。3、探针的疗效评估:使用裸鼠肝癌模型,予以SP94-PB-SF-Cy5.5治疗,记录肿瘤体积、瘤重、小鼠体重及生存时间;检测小鼠肝肾功能及器官形态变化。构建C57小鼠肝癌转移和复发模型,予以探针联合PD-L1单抗治疗,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肿瘤,记录肿瘤体积、瘤重,流式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1、SP94-PB-SF-Cy5.5电镜下呈方形,直径为90-110nm;SF载药量为5%,42℃时可释放74%;激光照射5min后,探针可升温至48.17±0.95℃,反复照射无衰减;探针可重复分解H2O2产生O2。2、CCK-8实验显示在无激光照射的情况下,探针组细胞活性为90%以上;激光照射后,细胞活性为20.86±5.67%;治疗诱导了肿瘤细胞免疫源性死亡,使树突状细胞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缺氧减轻,M2型巨噬细胞含量减少。多模态成像显示探针使小鼠肿瘤信号明显增强。3、探针治疗组,小鼠观察期内肿瘤无复发,生存期延长,体重无明显下降,肝肾功能正常。探针联合PD-L1单抗治疗使得转移瘤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复发瘤未见生长。流式分析显示联合治疗增加了转移瘤内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减少了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浸润,增加了脾脏效应记忆T细胞的含量。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并制备了肝癌特异性探针SP94-PB-SF-Cy5.5,实现了 SF的靶向递送及温控释放,将靶向治疗和光热治疗相结合,有效治疗了小鼠局部的肝癌;同时通过探针的类过氧化物酶作用和光热作用,减轻了肿瘤缺氧和免疫抑制,与PD-L1单抗联合,有效抑制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其他文献
得益于智能制造的快速推进,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技术发展迅猛,相比于单一设备的仿真,对智能制造产线整体进行可视化仿真,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智能制造为基础,虚拟仿真系统为导向,针对桌面级智能制造仿真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论文详细探讨了桌面智能制造产线的最小实现方式,提出了一套仿真系统开发的解决方案,并基于3ds Max建模工具和Unity3D开发引擎进行开发实现。本论文主要的工作有:单元设备设计、产线布局
SiCp/Al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低、耐高温、耐磨损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Si Cp/Al复合材料抗冲击性差、脆性大、强度高、机械切削性差,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刀具磨损严重甚至刀具折断的现象。所以攻克其加工技术以提高制造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防军事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是针对硬脆材料而发明出的一种特种加工方式,超声
机械设备安全运行事关企业安全生产和成本节约,而故障诊断技术是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轴承是机械工业领域中最广泛应用的零部件之一,因此对轴承故障的精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的基于二阶循环统计量的循环平稳分析方法,难以有效提取非高斯噪声背景下的故障特征信息的问题,基于Alpha稳定分布模型,研究了基于分数低阶循环统计量的信号处理方法。以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轴承外圈故障仿真和实测振动信号验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以及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机械加工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鉴于目前机械加工生产线现场调试困难、生产信息孤岛和市场响应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机械加工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孪生的理论,以机械加工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完成机械加工智能生产线在物理层的生产线设计、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和生产线虚拟仿真验证。首先,基于模块化方法完成了机械加工智能生产线的整体方案设计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血管内介入取栓或药物溶栓,使梗塞血管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及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加工刀具需要具有高切削速度、高进给量、长寿命和高精度等特性,在刀具表面涂覆硬质涂层是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并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方法。Zr B_2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硼化物,具有高熔点(3245℃)、高硬度(23GPa)、高热导率和低热膨胀系数等独特的性能,适用于极端环境。但是Zr B_2作为防护涂层,脆性很大,结合力较低,容易发生剥落从而限制其推广应
曲面薄壁件因其特有的轻质量、高强度、高承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军工等领域。薄壁件由于刚性低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切削变形和加工振动,严重影响薄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曲面薄壁件在不同切削点对应的动态特性不同,而前若干阶模态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切削过程中需要考虑前多阶模态共同作用的影响。此外,曲面薄壁件加工过程振动与变形的实时在线测量仍缺乏有效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薄壁
发展公办民营学校是近年来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政策选择。西方国家公立民营学校的推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背景因素,并且具备了多元化的模式类型。用市
淬硬模具钢Cr12Mo V(60HRC)具有耐磨性强、淬硬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制造中。但是在其铣削加工过程中,存在着铣削力大、铣削温度高、刀具易磨损和崩刃以及加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亟需在其切削加工机理及参数优化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淬硬模具钢Cr12Mo V(60HRC)高速铣削实验及参数优化,全面分析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及表面质量随切削参数的变
充分认识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对于涂层刀具的设计制造、提高刀具性能、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微拉曼光谱技术由于其无损、非接触、无需特殊制样等独特优势,特别是入射光斑的小尺寸,成为局部残余应力无损表征的有效工具。本文开展了刀具涂层残余应力拉曼测量的关键问题及应用研究,探寻科学的涂层零应力拉曼频移的标定方法,并应用拉曼光谱法进行了涂层局部微区域及涂层经历不同程度磨损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的测量研究。本文首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