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屯田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汉初,汉国家实力弱小,在经济上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军事上为匈奴欺压,“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故此汉初七十年一方面与匈奴和亲以期缓解来自匈奴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积攒实力以图卫国保民。到汉武帝时汉国力呈现鼎盛之态,是此汉对匈奴的讨伐被提上议程,汉经过对匈奴发动的三次大战役的打击,虽使匈奴遭到重创,却也使得汉国家财政不支,边地冲突不断。故汉在北方边境就必须继续保持边塞防备大和规模的屯军。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解决屯军的最基本需要——粮草供应的问题就成为必须了。所以汉便于此时实行了屯田制度。在屯田的历史渊源的问题上,以往的学者多认为屯田的渊源是徙民实边,而忽略了入粟于边的政策。入粟于边是汉用来充实边郡仓储、解决边防驻军的粮饷问题的办法。入粟的商人或地主为减轻买爵的代价便采取在边地生产粮食的办法,故到武帝开发西南夷时,由于巴蜀的租赋不能够满足军用,武帝便想通过入粟于边的办法来解决,故采取募豪民组织他们就地生产军粮的措施,这样就使得入粟于边能就近快速补充军粮的优点便被凸显出来。所以屯田的渊源还与入粟于边有着密切关系。屯田是国家用来解决军队军粮问题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要想保障屯田的成功实施就必须要满足两大条件,即屯田作为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和屯田作为一项国家行为对社会环境的要求。在这两大条件中,屯田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它是保障屯田能否实施成功的极重要的先决条件,还是对屯田区位置的选择和屯田活动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必要条件。汉代屯田的性质就是汉代屯田的根本属性,是汉代屯田的本质,是汉代屯田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质。汉代屯田具有强烈的军事属性,与军事活动关联密切;同时,屯田还是一种军事生产活动,所以屯田生产往往带有强制性,屯田的劳动者是被汉政府强制安排参加屯田的,屯田的性质就还带有强制性。故汉代屯田的性质是一种带有国家强制性的军事辅助性的军事农业生产活动。汉代屯田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发展变化是屯田的地区自西汉时的边地到东汉时被引入内地,即屯田区在地域上发生了变化。汉代屯田的第二个发展变化是屯田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即屯田从被用于辅助防守发展到辅助军事进攻。汉代屯田的第三个发展变化是屯田的服务对象由供应军需发展到服务逆旅,被用于供应解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的粮草问题。汉代屯田的发展变化对汉代屯田所起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这三方面来看,汉代屯田能基本满足汉军队的粮草需要,有力地保障了汉朝军队的后勤供应问题。正是基于此,终西汉之世,田赋三十税一不改,东汉立国之初即恢复三十税一的田赋,这就证明了屯田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屯田在功能上能帮助军事驻防和军事进攻,具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屯田卒是汉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是汉朝军队的战争后备力量,能有效的加强汉的边防力量。屯田能有效的保障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的粮草供应,对汉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