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线粒体功能受损是导致心肌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其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高度保守的感受细胞内能量变化的感受器,对细胞内 AMP/ATP比值的变化高度敏感,其活性主要受到细胞内 AMP/ATP比值的调节,而线粒体是调控能量生成的细胞器。由于 AMPK在能量代谢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就心衰中出现的线粒体功能受损与 AMPK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在心衰病人的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结构紊乱,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同时伴随着AMPKα1和AMPKα2激酶活性比例失调, AMPKα2表达下调:由正常的 AMPKα2占主导转变成AMPKα1占主导。在小鼠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诱导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中,分别利用AMPKα2的gain of function和loss of function手段证实,AMPKα2具有显著抗心力衰竭作用,而这一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实现的。在原代小鼠心肌细胞心衰模型中,我们证实AMPKα2能够激活PINK1-Parkin-SQSTM1通路,提高线粒体自噬水平;我们发现AMPKα2通过磷酸化PINK1的丝氨酸位点S284和S495,增强PINK1-Parkin-SQSTM1信号通路,使心衰中受损的线粒体自噬水平恢复,产生抵抗心衰作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肌组织进行的研究发现,心衰时 AMPKα1和AMPKα2激酶活性比例失调,由正常的 AMPKα2占主导转变成AMPKα1占主导; AMPKα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心肌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紊乱; 2.在TAC诱导的小鼠心衰模型中,早期(5天,即肥厚阶段)AMPKα1和 AMPKα2激酶活性均增加,心肌线粒体自噬水平上升;而在晚期(TAC后28天,即心力衰竭期),心肌线粒体自噬水平明显下降,且 AMPKα1和 AMPKα2激酶活性比例出现失调,由正常的AMPKα2占主导转变成AMPKα1占主导; 3.在野生型C57BL/6小鼠,TAC模型28天诱导小鼠心力衰竭,出现心肌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而利用rAAV9介导AMPKα2在心肌中特异性高表达AMPKα2,在改善小鼠心力衰竭的同时,提高了心肌自噬水平,包括线粒体自噬的增加,心肌线粒体功能得到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降低; 4.在AMPKα2+/+小鼠短期TAC诱导(5天)的情况下,心肌线粒体自噬水平出现代偿性的增加,而在AMPKα2-/-小鼠中,心肌自噬水平降低,尤其是线粒体自噬下降更明显,加速了 TAC诱导的心衰进程,从而使心衰加重; 5.在动物实验中AMPKα2能有效地改善TAC所诱导的心力衰竭,同时心肌细胞实验中,高表达AMPKα2能有效地改善PE所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减少,二者均是由于AMPKα2上调PINK1-Parkin-SQSTM1通路,逆转心力衰竭中出现的线粒体自噬下降所致; 6.在PE诱导下,培养的心肌细胞高表达 AMPKα2能增加PINK1上丝氨酸位点 S284和 S495的磷酸化作用,从而激活了PINK1-Parkin-SQSTM1通路,使 Parkin在损伤线粒体上的招募增加,随即进入泛素化过程被清除;而在PINK1上丝氨酸S284和S495位点被突变成丙氨酸后,AMPKα2对 PINK1的磷酸化减弱,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下降; 7.在PINK1上丝氨酸S284和S495位点被突变成谷氨酸后,高表达AMPKα2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作用也消失,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出现紊乱; 8.二甲双胍作为 AMPKα2激动剂能提高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 总之,本课题从人、动物和细胞水平,均证实心衰晚期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自噬下降,功能紊乱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与心肌细胞中 AMPKα2活性的不足有关。通过基因水平和药物高表达 AMPKα2,增加其活性,能够激活 PINK1上丝氨酸 S284和 S495位点的磷酸化作用,从而增加PINK1-Parkin-SQSTM1通路在线粒体自噬方面的作用。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增加,使损伤的线粒体被清除,线粒体稳态得到改善,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降低。研究结果为心衰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