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信息损耗与过载现象初探——基于信息论视角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信息论视角来探讨翻译中的信息损耗和过载现象,旨在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本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信息的活动,从本质上看,翻译的过程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可以用于指导翻译研究。   本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信息论的研究范围,理论发展以及信道容量、传输负载、噪音、冗余、信息的离散性等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   第二章主要论述信息论之于翻译研究的合理性,通过回顾学者关于信息论研究翻译的相关论述,说明翻译中信息损耗和过载现象研究的必要性。此外,笔者试图构建信息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分析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互动的关系,并把信息论的重要概念应用于翻译研究。   第三章探讨的是翻译中信息损耗的现象。文章从信息论角度分析损耗出现的原因,结合例证,根据译者有意或无意损耗及损耗信息的类型,对损耗归类,阐述信息损耗的具体结果,并提出译者的补偿措施。   第四章讨论的是翻译中信息过载的现象。文章从信息论角度分析信息过载的原因,结合案例,归纳信息过载的类型,说明信息过载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提出为避免译文信息过载译者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翻译中信息损耗和过载现象的描述、原因分析、情况分类、效果对比及对策讨论,本文认为,信息论可以用于解释翻译中的信息损耗和过载的现象,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目前对于翻译中出现的信息损耗和过载现象的讨论甚少,作为信息论视角下对此现象的初步探索,本文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对于运用信息论更进一步的研究翻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曾被文学巨匠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誉为“二十世纪最有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对我来说,更加让我肯定的是爱尔兰最伟大的民族诗
马修·刘易斯(1775—1818)是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修道士》是他19岁时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于1796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修道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就已经关注到形容词带宾语现象。自此,形容词带宾语现象在学界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学者们目前已经对形容词带宾语现象在语义、
在加强高校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历程中,高校青年干部要从全局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理性思考,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