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被称为“四大媒介”,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广播电台虽已出现,但并不普遍,因而作为主流社会媒体的报纸,无疑就成为战争中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了侵略战争的助推手。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在武汉会战期间报道的分析探析日本报纸在中日战争时期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对日本民众的影响,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中日战争时期整个日本报界传播体系的建立,传播组织的建构以及报界对于战争宣传态度的转向。20世纪20年代后,日本国内矛盾加剧,国家的政治运作逐渐被军部完全绑架。政治生态的变化及国际形式的变动使得舆论空间日愈紧缩,日本报业也与舆论的批判和监督功能逐渐背离,最终发生“转向”,成为侵略战争的“鼓吹手”。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对《朝日新闻》在武汉会战期间的报道进行分类分析,从报道的主标题、副标题、新闻来源、新闻核心内容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报纸特点的具体体现。主标题是引导读者思维,影响读者观点的第一武器,而《朝日新闻》报道的主标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突出日军战功类以及贬低中国战况类,可以看出,从报道的开头就已经对读者的思维产生了一边倒的影响。副标题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过度渲染、博取同情、污蔑臆测、片面歪曲以及“巧妙借势”的副标题随处可见。新闻的核心内容更是不仅隐瞒侵略战争过程中日军对化学武器的大肆使用,对战果数据的虚假宣传还利用夸张的言语为日军的侵略行为粉饰太平甚至包装成正义的化身。在《朝日新闻》的报道中还有一个特点是不容忽视的,即新闻来源的多样化。除了朝日新闻社本社的特派员发回的新闻稿,《朝日新闻》所发布的报道中还引用了诸多来自同盟通讯社、军部以及英法美等大国的新闻稿,而不同来源的新闻报道亦有其不同的特点。《朝日新闻》的报道虽然有其特性,但更多的,是作为日本报纸的缩影而被社会大环境所赋予的共性。因此,第三部分笔者以宏观的视角从传播三要素、报纸的历史局限性以及日本的历史文化三方面,分析《朝日新闻》的报道在中日战争这个大环境之下呈现第二部分所述的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