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中观区域经济类型。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表明“县域经济”已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向县域经济转换。县域经济差异作为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基础、发展质量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在县域层面上的综合反映。空间是县域的固有属性,县域经济差异也就必然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因此,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去研究分析县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不仅是当前县域经济高速发展新形势的需求,而且也可以充实区域学科“县域”这一地理空间尺度研究的不足,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136个县(含23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县域经济总量显著提升。1985-2007年期间,全省县域总产值从343.97亿元增长至9803.6亿元;县域人均生产总值从707.9元上升到17017.2元。但是,县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愈发严重,突出表现为:冀北县域经济仍旧没有摆脱贫困的桎梏,而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冀东和省会经济圈)的县域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县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两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直接影响着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在遵循当前中央强调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本文以河北省为实证,对其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研究其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对县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并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状况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第三章是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运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理论剖析河北省县域经济整体变化情况,并选取两个时间节点去探讨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空间自相关的变化规律;第四章是基于前面的研究结论归纳总结了影响县域经济差异的因素;第五章就如何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六章是本研究的总结部分,归纳了主要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第一、1993年以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扩大趋势;第二、近年来,县域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幅度加大;第三、1996-2007年期间,县域经济的空间正相关性有所减弱,县域经济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强;第四、河北省县域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