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索影响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的母胎因素及产时因素,分析产程连续胎心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与新生儿血气结果的相关性,为产程中预防胎儿缺氧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不良预后,提高母胎安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0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经阴道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初产妇895例,根据2016年我国新生儿窒息诊断专家共识将产时脐动脉血气pH<7.2作为新生儿酸血症阈值,将人群分为正常组(pH≥7.2)505例和酸血症组(pH<7.2)390例。记录人群一般信息、母胎因素、产程中因素,产程中连续CTG信息,分析影响新生儿酸血症的母胎因素及产时因素,根据2015我国专家共识和国际妇产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的CTG判读标准,从基线及变异、分类以及缺氧类型判读CTG,比较不同解读角度对于新生儿酸血症判断的准确性。酸血症新生儿产后3月电话随访其生长发育等一般结局。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新生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1.产程时限与新生儿酸血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正常组产程时限,潜伏期时限5.5h、活跃期时限1.33h、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4.67cm/h、第一产程时限6.83h、第二产程时限0.43h。血气正常组的产程时限短于酸血症组,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快于酸血症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第一产程时限每增加1h,发生酸血症的风险增加9.3%。2.新生儿酸血症的产科危险因素:(1)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新生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气正常组与酸血症组PROM的发生率分别为24.00%和3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产程中连续硬膜外镇痛会造成缩宫素催产使用率增加(21.30%vs5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同时存在是新生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的硬膜外镇痛或催产不是造成酸血症的原因。3.CTG与新生儿酸血症:(1)CTG基线及变异:基线异常、重复变异减速、重复晚期减速以及延长减速均与新生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其中以延长减速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调整后标准化残差6.3);(2)CTG分类:我国分类标准下I类CTG 277例、II类CTG 382例、III类CTG 0例,2015年FIGO分类标准下I正常CTG 253例,可疑CTG346例,病例性CTG 60例,其中,正常CTG组超过80%的新生儿血气正常,病理性CTG组超过85%的新生儿存在酸血症,对于可疑性CTG,正常新生儿与酸血症新生儿发生率大致相近,相对于我国分类标准,FIGO判读标准与脐动脉血气更贴切;(3)缺氧类型:对于可疑CTG,最常见的缺氧类型是逐渐进展性缺氧,如果CTG呈现逐渐进展性缺氧但基线正常,则62.8%的新生儿血气正常(调整后标准化残差3.8),如果出现逐渐进展性缺氧且基线升高,则69.0%的新生儿存在酸血症(调整后标准化残差3.1)。4.新生儿随访:本研究中酸血症新生儿390例,其中随访360例,失访30例,随访比例92.31%,随访内容为生后3个月的生长发育情况,随访结果表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结局。5.产科因素结合CTG综合分析:PROM发生酸血症的风险是无PROM的1.545倍,硬膜外镇痛联合催产组酸血症风险是既无硬膜外镇痛也无催产组的1.464倍;可疑CTG发生酸血症的风险是正常CTG的3.239倍;病理性CTG发生酸血症的风险是正常CTG的25.449倍。敏感度51.60%;特异度85.40%。结论1.胎儿在宫内从缺氧到脏器损伤甚至死亡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可以动态监测宫内缺氧的过程。2.CTG判断产程中酸血症的发生需结合母体高危因素及产程中干预措施,当孕妇存在PROM、硬膜外镇痛联合催产时,无论产程进展是否正常都应给予持续监护。3.建议采用FIGO分类判读标准,提高对酸血症判断的准确率。4.目前我国将pH<7.2作为诊断新生儿酸血症的标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将诊断阈值适当放低至国际标准7.0,但为了更好的支持7.0的标准,我们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