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可是,印度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很低,影响了印度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措施;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方法;是缩小城乡差别,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加速城镇化进程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印度把发展农村教育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本论文首先对印度农村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印度农村教育萌芽于殖民统治时期,但是,当时的农村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落后。印度独立后,政府通过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开展非正规教育等措施使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逐渐意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了全面的农村教育改革。在这个时期,印度政府不仅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建立了师资培训机构、广泛实施了非正规教育计划、全面开展了成人扫盲教育,而且加强了与非政府组织及国际组织的合作,加速了印度农村教育的发展。 综观印度农村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农村教育改革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全民教育的发展。由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对农村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是印度由传统的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必由之路。世界教育发展浪潮中的全民教育是教育内部变革的基本走向,也必然成为印度农村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把反思集中在印度农村教育改革与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改革与全民教育发展两个方面。在印度农村教育改革中,政府通过加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了印度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通过加大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力度、积极开展女童和妇女教育以及对农村地区采取倾斜的教育政策等,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化和民主化进程,保障了全民教育的发展。但是,印度农村教育在取得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相适应、阻碍全民教育实现的问题,如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初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不够等。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教育改革的研究,期望能够揭示印度农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误之举,加深对印度农村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