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工程伦理探究工程活动中工程共同体成员所应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工程伦理观则审思工程活动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它侧重于探讨工程伦理章程及其行为规范内在的价值观念,是工程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工程伦理观与美国工程伦理实践一样,在20世纪率先萌发、形成并日趋成熟。而中国工程伦理观的建立则相对较晚,并正处于建设和完善当中。中美工程伦理观既存在诸多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中美国工程伦理观的不同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伦理探究工程活动中工程共同体成员所应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工程伦理观则审思工程活动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它侧重于探讨工程伦理章程及其行为规范内在的价值观念,是工程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工程伦理观与美国工程伦理实践一样,在20世纪率先萌发、形成并日趋成熟。而中国工程伦理观的建立则相对较晚,并正处于建设和完善当中。中美工程伦理观既存在诸多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中美国工程伦理观的不同主要源于各自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多样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美国工程伦理观基于西方文明推崇的知识和理性的精神传统,以及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而中国工程伦理观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德性修养和生命体验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类比的思维特点。因而在个体层面,美国工程伦理观强调个人的主体性,突出工程师在整个工程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通常把工程伦理责任主体聚焦于工程师这一单一群体。而中国工程伦理观则关注集体性责任,即工程共同体成员各自的伦理责任,而非工程师这一单一伦理责任主体。在社会层面,美国工程伦理观通常采用微观伦理视角,突出契约观念,注重工程活动中工程师技术决策的主导性地位。中国工程伦理观则着眼于宏观视角,凸显集体主义思维,在工程技术决策与行政决策中追求某种张力和平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美国工程伦理观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环境的价值,但由于受近代西方天人二分观念和分析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其思考和处理问题时难以避免地陷入天人对立的逻辑,尤其是知识、理性和欲望的结合,现代工程活动往往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中国工程伦理观则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追求工程与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共生一体。由此可知,中美工程伦理观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既可为正处在蓬勃发展建设中的具有我国特色当代工程伦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南和参考,也可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提供重要依托。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地位的日益提升,发展我国独立的、基于本土的文化话语权体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滇青铜文化作为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从构建本土文化话语权角度出发,在出土的众多滇文化青铜器中,滇青铜器蛇纹饰及形制因发掘数量众多、形式丰富所以具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第二章通过收集与整理滇青铜器蛇纹饰及形制的文献资料,于第三章提出蛇纹饰及形制是滇青铜器的连接件,且具有“点、线、面”的矢量功能,能
小粒咖啡是云南省特色经济作物,但长期不合理的无机肥施用破坏了土壤环境,阻碍了小粒咖啡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提高土壤质量的施肥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年生小粒咖啡为供试材料开展2a小区试验,设置4种咖皮还田方式(无咖皮S0、生物炭S1、沤肥S2、焚烧S3)以及4个滴灌施肥水平(M0:0 g·株-1、M1:6 g·株-1、M2:12 g·株-1、M3:18 g·株-1)共16个完全组合处
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在欧洲盛行,法国作为启蒙的主力阵营之一,以举办沙龙作为主要的启蒙探讨方式,以撰写《百科全书》词条为主要的启蒙科普读物,以戏剧创作与演出作为主要的启蒙宣传手段,大力传播理性与自由的思想。《百科全书》的主编达朗贝尔在编写《日内瓦》这一词条时,公然在词条里形容日内瓦人十分开明,建议在日内瓦修建剧院,卢梭在极力反对这一建议,为此向达朗贝尔回了一封公开信来驳斥,即《论剧院》的诞生。他所反
为节省种子和增加作物产量,人们对精密排种器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故形成精密排种器样式多、适应性较弱的特点。为解决设计人员在精密排种器的设计过程中因涵盖大量复杂的公式计算、经验型知识和设计步骤而导致出现设计效率低、工作量大、研制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知识的精密排种器智能设计方法研究”(51975265)为依托,对精密排种器智能设计系统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也悄然来临。大数据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比如数据安全、身份困境、隐私边界、数据权利和大数据公共治理等。因此,本文选取数据权利的伦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剖析问题,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数据权利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
随着能源资源急剧消耗,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发展核电工程对于替代传统火力发电,缓解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投入及电力需求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每一项工程建设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核电工程亦是如此。由于核电工程自身的高风险与高价值并存,核电工程的实践发展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受新近发生的核电安全事故的影响,使核电工程一再经受安全性问题的考验,一些国家暂缓甚至逐渐取消发
自幼受翰墨书香熏陶的江南士绅后裔文震亨,凭借着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本,将其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见解诉诸于《长物志》一书中,对生活美学建设与发展颇有建树。本文以《长物志》为研究对象,通过钻研文本,探讨晚明时期以文震亨为代表的文人精英对生活审美追求的偏好及其成因,使其为当下生活美学的发展及转化提供重要的借鉴经验。《长物志》的生活审美追求是极具时代性和典型性的。论文的第二章主要通过《长物志》文本分析,得出喜好自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用“文化双创”理念来建设和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滇西藏族氆氇在2009年时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地传统藏族服饰的重要纺织材料。作为传统技艺类的藏族氆氇工艺不仅具有非物质遗产的物质形态文化,还具有非物质形态文化,这些文化包含了滇西藏族氆氇的艺术价值、文化习俗价值、实用性价值等,对当今时代物质与文化的发展仍具有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一定变化,在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加快推进速度,意在培养高素质、高知识水平的新人才。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加强素质教育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以“水循环”地理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和明确地理教学发展方向的重要性,结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