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排尿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不同频率电针治疗OAB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筛选优效的电针治疗参数,为优化电针治疗OAB的技术规范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OAB大鼠排尿功能调节的时效性及优势频率电针对逼尿肌神经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优势频率电针对膀胱逼尿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调节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 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30例OAB患者分为针刺组、低频、中频和高频电针组,以临床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针刺和不同频率电针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及其特异性,并选出优势频率电针。 2、将1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中频、高频电针组,参照Malmgten的造模方法建立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的OAB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予膀胱插管;模型组造模后不予针刺处理;电针组选取“次髎”、“会阳”穴分别连接电针,频率为:2Hz、30Hz、100Hz。每组再随机分为三组(对应时段1、3、7天),各组在处理前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的结果分析选出优势频率电针,观察其对OAB模型大鼠膀胱逼尿肌M2、M2、β3、P2X2、P2X3神经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电针对OAB模型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及对相关神经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结果: 1、临床研究结果: ①一个疗程内,针刺及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OAB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P<0.05),且中频电针对临床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但不同频率电针间无明显差异(P>0.05); ②针刺、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有效改善“尿急”、“尿频”、“夜尿次数”的症状(P<0.05);中频电针对部分排尿症状的改善优于针刺方法(P<0.05)。 2、实验结果: ①正常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无不稳定收缩,OA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及逼尿肌最大压力均较正常大鼠增高(P<0.05); ②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OA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且几最大压力(P<0.05),中频电针治疗3天段对改善0A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趋势较好; ③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OA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P<0.05),中频电针治疗3天段对改善OA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趋势较好; ④OAB模型大鼠逼尿肌M2、M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逼尿肌M2、M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 ⑤OAB模型大鼠逼尿肌β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电针组逼尿肌β3受体mRNA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 ⑥OAB模型大鼠逼尿肌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电针组逼尿肌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降低(P<0.05); ⑦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逼尿肌P2X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 结论: 1、临床研究结论: ①针刺和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OAB患者排尿异常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②中频电针对排尿异常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针刺组。 2、实验结论: ①下尿路梗阻能够造成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明显升高,形成逼尿肌不稳定尿动力特征,说明大鼠OAB(逼尿肌小稳定)模型成立。 ②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OAB模型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不稳定收缩频率;中频电针对改善OAB模型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不稳定收缩频率趋势较好。 ③OAB模型大鼠逼尿肌M2、M3、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β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④中频电针治疗能有效抑制膀胱逼尿肌M2、M3、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