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主要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VX2肿瘤细胞种植于新西兰大白兔后腿肌肉间制成荷瘤兔,接种后14天左右获得肿瘤直径为1.5~2 cm的大白兔3只,处以安乐死,取出后腿肌间肿瘤组织,制备成瘤组织悬浊液。选取健康且体重2kg左右的大白兔18只,分别在其左后腿肌肉间接种5 ml肿瘤组织悬浊液,接种10天左右经手触诊及磁共振检查示肿瘤直径生长至1~1.5cm,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并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治疗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注药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空白对照组)处理。治疗7天后测量各组VX2兔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HE染色的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检查的MVD结果进行对照。对结果采用Kolmogorov-Smimov Test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共21只兔,3只作为荷瘤兔,其余18只VX2后腿种植型肿瘤模型建模成功率100%。植瘤10天后,肿瘤直径约1~1.5 cm。未见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肿瘤局部见坏死,坏死率30%。经治疗7天后,CT成像监测结果显示静脉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为(617.56±45.78) mm3,局部注药治疗组肿瘤平均体积为(546.37±65.35)mm3,空白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为(1247±67.58) mm3,静脉治疗组及局部注药治疗组体积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治疗组及局部注药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治疗组中有1例肿瘤出现明显坏死。治疗前后行CT灌注检查,各组CT灌注参数测量结果如下:静脉治疗组治疗前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119.10±9.33)ml·100ml-1·min-1、(104.65±4.51)ml·100ml-1、(41.63±7.28)ml·100ml-1·min-1;治疗7天后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76.77±21.43)ml·100ml-1·min-1、(79.65±25.5)ml·100ml-1、(23.69±13.43)ml·100ml-1·min-1,静脉治疗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40,P=0.031)。局部注药治疗组治疗前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125.55±14.70)ml·100ml-1·min-1、(99.82±5.83) ml·100ml-1、(42.03±14.32)ml·100ml-1·min-1;治疗7天后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60.95±21.47)ml·100ml-1·min-1、(75.53±26.77)ml·100m1-1、(24.33±7.16)ml·100ml-1·min-1,局部治疗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P=0.038,P=0.039)。空白对照治疗组治疗前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142.84±29.73)ml·100ml-1·min-1、(110.06±10.08)ml·100ml-1、(50.17±19.65)ml·100ml-1·min-1;治疗7天后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分别为(136.17±27.95)ml·100ml-1·min-1、(133.72±20.36) ml·100ml-1、(48.17±10.99) ml·100ml-1·min-1。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791,P=0.146,P=0.885)。另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示静脉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CT灌注各血管参数BF、BV、P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784、P=0.928)。静脉治疗组及局部注药治疗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其中静脉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CT灌注各血管参数BF、BV、P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9、P=0.016、P=0.037)。局部注药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CT灌注各血管功能参数BF、BV、P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5、P=0.011、P=0.009)。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显示静脉治疗组及局部治疗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中心区散在分布残留的肿瘤细胞碎裂的核结构,周边实质区肿瘤组织较少,结蹄组织增生明显,其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HE染色显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细胞核大核质较深,癌巢与正常组织间隙明显,见少量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各组MVD计数分别为静脉治疗组(9.01±1.17)条/高倍视野、局部注药治疗组(9.73±1.01)条/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17.31±1.24)条/高倍视野。其中静脉治疗组与局部注药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而静脉治疗组与局部注药治疗组MVD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P=0.000)。CT灌注参数BF、BV、PS与MVD技术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BF=0.746, P=0.008, rBV=0.863, P=0.009; rPS=0.785, P=0.009。  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解剖形态改变及血管功能变化的动态信息。CT灌注参数BF、BV、PS与MV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状态的评价,有利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的局部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均能够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但二者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Fits等研究发现咪喹莫特外用于小鼠皮肤,通过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分泌大量的IFN-α,以及IL-23/Th-17轴和IL-22可诱导银屑病样炎症。近年来引起关注的NLRP3(也称NALP3)炎症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多种危险信号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促进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的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的产生,进一步引起T细胞、N
目的:研究碳纤维腹板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简单调强放疗中对盆腔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分布的影响及放疗过程毒性反应。  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行俯卧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研究显示,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为一项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住院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密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30万例新发肝癌,约占全球发病率的50%以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形式
目的:节食能够延长多种生物的寿命,并延缓其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代谢相关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与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有关。
目的:总结肾脏内科AKI的病因、临床特点、分析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至2016.12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04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目的:检测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MST-4、TRAF-6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是否参与了GD的发病。初步了解MST-4与TRAF-6在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
目的:虽然FOLFOX4方案已成为当今Ⅱ和Ⅲ期结直肠癌新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但治疗效果还不是很满意,存在较高的转移复发率和较严重的毒副反应,本研究目的是评估FOLFOX4联合rh-Endo
目的:构建Nrf2过表达及基因沉默的重组腺病毒,并且在A549细胞中进行表达构建NRF2过表达及基因沉默细胞模型,验证NRF2的调控以及表达效果。观察调控Nrf2基因对PQ暴露后A549细胞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无镁细胞外液诱导的海马细胞癫痫模型中总dynamin 1及磷酸化dynamin 1的表达以及活动依赖的批量内吞作用(ADBE)的活动水平,在细胞层面运用dynamin 1的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