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开腹胆道引流、ERBD和PTBD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an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开腹胆道引流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及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431例病例,具有良好可比性、材料齐全的共145例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4例为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后留置外引流管或内支架(stent)(PTBD组);43例常规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NBD)或放置内支架(ERBD组);另28例为开腹胆肠吻合或外引流(开腹胆道引流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三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腹胆道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ERBD组和PTBD组,与ERBD组或PTB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TBD组与ERB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腹胆道引流组高于ERBD组或PTBD组,ERBD组与PTB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胆道引流、ERBD术和PTBD术均能有效降低TBIL、DBIL和ALT(P<0.05);比较三组间治疗前或治疗后TBIL、DBIL和ALT,开腹胆道引流组与ERBD组或PTB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与PTBD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开腹胆道引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RBD组或PTB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RBD组与PTB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BD组胰腺炎发生率较开腹胆道引流组或PT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BD组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开腹胆道引流组或ER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腹胆道引流、ERBD和PTBD三者均能有效地缓解MOJ的梗阻,降低TBIL、DBIL和ALT等,显著地改善肝功能和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ERBD和PTBD治疗方法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为MOJ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开腹胆道引流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患者耐受性差,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高,故一般不作为MOJ的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心脏骤停、急性心衰、休克等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可引起短暂全脑缺血。低氧后处理通过一次或多次短暂的、非致死性的低氧处理,使机体对之前发生的较严重的、甚至致死
背景:脑血管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以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最常见,但由于缺血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