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语省略是汉语古典诗歌(格律诗)意合衔接下的常见句法现象,包括主语名词省略和主语人称代词(主格和属格)的省略。主语省略一方面是汉语诗歌语言(文言文)的精练,意合,高弹性的特色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直接促成了汉语诗歌的诗意(含蓄,模糊,直觉,意象和意境之美)。 遗憾的是中外大多数学者在翻译中诗时,出于尊重英语表达习惯的需要,不约而同地采用归化译法,将意合转为形合,将省略的主语补出,并添上若干逻辑衔接成分。这不但大大降低了中诗的诗意, 将诗歌变成了散文, 且是与汉语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 神似, 即风格,意境上的忠实与对等相违背。诗歌欣赏是读者思维与感情高度参与的审美活动, 中诗英译也应考虑诗歌外在形式(包括建行与句法)中不可移植的诗意信息。对其载体 —— 中文句法的高度偏离,会使诗歌既不忠实,也不传神。 本文从马藤和纽马克的翻译模型出发,找到了input variance和 output variance, 也即 Semantic Translation 与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中重叠的部分,即既能为外语读者所熟悉,又能体现原诗风格意境的结点:主语省略,融合了西洋翻译实验中“脱体句法”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诗歌翻译和主语省略关系的新模型, 提出了中文诗歌部分异化的策略 (与荷尔马斯诗歌翻译策略之三吻合) 本文首先从主语省略的定义及功能入手,分别阐述了其与文言文的语言特征,诗歌句法的特征及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诗歌美学众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作者援引了中外译者在中诗英译中处理形式和句法的种种策略,接着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和例证,列举了中诗英译中主语必须省略的种种案例,提出了直接省略和间接省略的概念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并证实了直接省略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作者认为,主语省略的翻译策略,是既忠实于原文和作者,又忠实于读者的意义翻译与功能翻译的最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