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长期定位试验,对免耕秸秆覆盖(NTS)、翻耕秸秆覆盖(TS)和免耕(NT)及传统耕作(T)下的春小麦-豌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SOC)、腐殖质碳(HOC)、热水提取有机碳(HW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保护性耕作的两种轮作序列下,在0~30cm土层SOC、HOC、HWC、ROC和DOC的含量大小关系均为NTS>TS>NT>T;各处理的不同层次SOC、HWC、ROC和DOC的含量大小关系均为0~5cm>5~10cm>10~30cm;而土壤腐植质碳含量在NTS和NT处理中的变化和SOC的变化一致,在TS和T处理中变化为5~10cm>10~30cm>0~5cm。在两种轮作次序下,T处理下的SOC、HOC、HWC、ROC和DOC含量均为最低,这说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SOC、HOC、HWC、ROC和DOC含量。其中,NTS处理的增幅最大,它更有利于碳的固定和生态与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耕作措施之一。(2)2009~2011年间保护性耕作两种轮作顺序下各处理在0~30cm土层中,SOC、HOC、HWC、ROC和DOC含量的分布趋势为:2011年>2010年>2009年。说明保护性耕作下在短期内SOC、HOC、HWC、ROC和DOC含量是逐年增加的。(3)保护性耕作两种轮作顺序下,对土壤进行秸秆覆盖与免耕有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高,碳库管理指数表现为保护性耕作模式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模式。其中以秸秆免耕覆盖的碳库管理指数表现最高。(4)保护性耕作两种轮作顺序下SOC、HOC、HWC、ROC和DOC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都与SOC成正相关关系,且HOC、HWC、ROC和DOC四种土壤有机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比SOC的变化敏感,在评价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时,HOC和HWC、ROC和DOC相对含量亦是比较理想的指标。对于旱作来说,免耕和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农田土壤因耕作所导致的碳损失,减少农田的土壤碳释放和增强土壤碳固定,进而显著提高SOC、HOC、HWC、ROC和DOC含量。两种措施能够保持和提高旱作土地的土壤肥力、增强旱作土地的土壤固碳潜力,是非常好的农业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