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畸人》新解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舍伍德·安德森的众多作品中,《小镇畸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不仅描写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美国社会,而且还为当时的美国诊断了社会弊病,并且深入刻画了那个时代美国人的心灵。这部作品是完全意义上的美国式的小说,它脱离了欧洲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真正展现了美国人自己的世界。现有的相关文献表明,对《小镇畸人》的研究大都关注该小说中所谓畸人的“畸形”。本文虽然也关注“古怪”这个主题,但是却通过对“古怪”这个概念追本溯源,解释造成古怪的原因,比较不同作家对于“畸人”和他们古怪行为的不同理解。通过分析这些“畸人”的内心,体察他们那原本天真纯朴的心灵,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而对这些的研究表明,安德森并不是使用“古怪”这个词的第一人,这个词在不断的使用,发展和变化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本文还重点分析了温斯堡人在对待宗教上以及处理性和婚姻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古怪”和文本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而所有这些古怪之处正是温斯堡人纯朴善良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安德森对儿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安德森笔下的畸人,在美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但塑造了“畸人”其实并不古怪的典型形象,还奠定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国中西部小说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深深影响了美国的后世作家,如海明威,德莱塞和李维斯等。《小镇畸人》所展现的,是美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时代缩影,是美国历史和文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隐喻研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的隐喻理论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构建人类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边城》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及其评价的应用和意义。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界以“等值论”为基础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