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以及大量的资源消耗,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以成本优势构筑的竞争壁垒很难保持长久,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发展。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创新手段的实施载体,是否拥有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在全球竞争中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组成要素、形成过程、演化机理及评价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系统过程控制理论为基础,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将产业自主创新看作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控制系统,创新资源被投入到创新转化过程中,在创新环境的支撑下形成创新成果,通过创新评价对创新过程进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四个要素。(2)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模型和提出了形成模式选择方案。本文认为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创新资源(人力、资金、设备等)投入是基础,自主创新转化(转化机制、创新模式等)是关键,创新成果(专利、标准、品牌、新产品等)产出是表现,创新环境是支撑。在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模式的选择上,针对后发展国家分别从产业类型、产业发展阶段、创新资源约束三个方面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模式的选择方案。(3)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模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竞争压力、政府引导和创新意识的推动下,经历了从引进创新阶段的非核心技术改进能力、消化吸收创新阶段的实用技术研发能力向自主创新阶段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发展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逐步提升的演化过程。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产业还将进行二次技术创新,产业二次创新发展将重新经历一次创新的过程。从非核心技术改进能力向实用技术研发能力进而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发展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的梯度提升是产业创新发展中自主创新的体现,也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进的具体表现。(4)建立了一套可以获得数据为基础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三级指标,一级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4个指标,二级有17个指标,三级为具体指标层,总共有23个具体指标组成。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业规模的影响,基本选用相对指标,并且尽量选取突出创新自主性的指标,如:1/对外技术依存度、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产业专利、自主品牌和产业标准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