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肠道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及基于肠道黏膜免疫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分布特点,旨在了解目前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评价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急性感染性腹泻(肠道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从肠道黏膜免疫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更好地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第一部分证候研究:在文献研究及现有诊断标准基础上制定急性感染性腹泻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46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情况、四诊信息、实验室指标等相关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中医证侯规律特点。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来自上海曙光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杭州市西溪医院和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4家研究单位的144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医辨证为肠道湿热证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予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葛根芩连汤加味安慰剂联合基础治疗,治疗3天,观察两组止泻时间、有效率、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等。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6只(Ⅰ组)、肠道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组12只(Ⅱ组)、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组12只(Ⅲ组)及ORS治疗组12只(Ⅳ组)。采用“外湿+内湿+生物致病因子”方法制备肠道湿热证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模型。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对小鼠一般情况、腹泻指数、肠道黏膜黏液中SIgA、IL-1β、IL-2、IL-6、TNF-α水平及肠系膜淋巴细胞中CD4、CD8水平的影响。  结果:  第一部分证候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以20~4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平均病程26.34±17.16小时,病情依次为中型67.53%、轻型26.88%、重型5.59%。2.症状分析:泄泻以泻下急迫为主要特点,伴随症状出现较高频率依次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恶心、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舌质红多见。脉象以滑脉或滑数脉多见。病性证素出现频率依次为:湿热、食积、寒湿、气虚、津液亏虚、毒。病位证素出现频率依次为:肠、脾、胃、肺。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肠道湿热证、食滞肠胃证、寒湿犯表证、脾胃气虚证、寒湿困脾证。3.证型分布特点:寒湿犯表证在冬季比例较其他季节高(P<0.05);寒湿困脾证女性患者较男性多(P<0.05),且在秋季比例较其他季节高(P<0.05);肠道湿热证中20~40岁年龄段患者较其他年龄段多(P<0.05),且在夏季比例较其他季节高(P<0.05);脾胃气虚证以>65岁患者较其他年龄段多(P<0.05);食滞肠胃证在春季比例较其他季节高(P<0.05)。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肠道湿热证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止泻时间17.00±8.75小时,对照组止泻时间20.03±8.33小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4.2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2天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证候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尤其在改善腹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食欲减退、乏力方面(P<0.05)。治疗3天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主要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改善腹胀、肛门灼热、食欲减退、乏力、肢体困重方面(P<0.05)。3.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能降低血清CRP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第三部分动物实验表明:1.葛根芩连汤加味能改善小鼠肠道湿热证的相关症状。降低腹泻指数,与ORS组比较有差异(P<0.05)。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能升高小鼠肠黏膜黏液中的SIg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OR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能降低小鼠肠黏膜黏液中炎症因子的IL-1β、IL-2、IL-6、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IL-1β、IL-2、TNF-α含量降低与ORS组比较有差异(P<0.05),IL-6含量降低与OR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能上调小鼠肠道黏膜淋巴中CD4、下调CD8,与ORS组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  1.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性证素出现频率依次为:湿热、食积、寒湿、气虚、津液亏虚、毒;病位证素出现频率依次为:肠、脾、胃、肺。最常见证型为:肠道湿热证。  2.急性感染性腹泻证型分布特点:寒湿犯表证在冬季比例最高;寒湿困脾证中以女性居多,且在秋季多见;肠道湿热证在青年患者中比例最高,且在夏季多见;脾胃气虚证以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最高;食滞肠胃证在春季多见。  3.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急性感染性腹泻(肠道湿热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缩短止泻时间,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4.葛根芩连汤加味能明显改善肠道湿热证轮状病毒腹泻小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腹泻指数。  5.葛根芩连汤加味能降低肠道黏膜黏液中IL-1β、IL-2、TNF-a水平,并上调肠道黏膜淋巴细胞亚群CD4、下调CD8,提示葛根芩连汤加味具有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作用,使肠道湿热证轮状病毒小鼠肠道免疫功能恢复而发挥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摒绝思想偏见的理论锐器,培根“四重假象说”对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应存在的“四重假象”,应以主体间
论述了血糖浓度变化与溶液的散射系数的关系。在浑浊介质中散射特性取决于散射粒子和溶剂的折射率的相对大小,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改变会引起血液折射率的变化,从而使血液的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广大师生共同开展了“云教学”.“水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直播软件,根据对线上教学的预判,设计了一套
该课题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以扶正祛邪为组方原则,以益气健脾,调摄冲任,解毒化浊为治疗方法的乳宁Ⅱ号及其拆方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运用RT-PCR、免疫组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论述蛋白质序列分析是分子生物学分析的基础工作,同时是新兴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构成生物信息学的基石.为满足蛋白质的进化分析,序列模体的发现,同源模建等工作
目的:基于腺样体肥大属中医“痰核”范畴,与“鼻准属脾土”的理论,运用运脾化痰通窍方结合按摩“迎香穴”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观察,并对其对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的多路径做法及推进和完善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
在中医的古典医籍中,类似绝经后骨质疏松名称相当的有“骨痿”、“骨痹”、“骨枯”、“骨蚀”、“骨折”、“骨缩病”、“绝经前后诸证”等.中医防治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类
目的:本课题采用清法治疗糖尿病足筋疽(DFTG),观察其对DFTG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对DFTG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FT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