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雉类,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UCN)列为易危(vulnerable,VU)等级。80年代以来,有关褐马鸡的研究逐渐深入到生物学、生态学、分子遗传学等多个领域,但有关分布以及保护的研究相对较少,急需关注和研究。利用GIS技术、MaxEnt模型和GAP分析方法研究其生境偏好,潜在适宜生境分布,通过分析森林覆盖率与其历史分布区退缩的关系,能够帮助了解限制该受胁物种分布的关键制约因素,潜在适宜生境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前保护区存在的保护空缺,并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本研究根据众多历史书籍文献中记载的历史分布记录和《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褐马鸡历史分布和当前分布的差异,利用随机森林和TreeNet模型分析褐马鸡的生境偏好,通过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分析历史分布区变化的状态,探索森林覆盖率与褐马鸡分布的关系,利用MaxEnt模型和GAP分析技术对褐马鸡的潜在适宜生境以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空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样本量、样本精度和环境因子对MaxEnt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褐马鸡偏好1600~2100m海拔,6~16°斜坡和缓坡上的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生境选择中主要回避居民区和道路,与居民区和道路的最近距离分别保持在0.4km和 0.6km 以外。(2)褐马鸡的历史分布范围广而连续,涉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当前分布呈断裂的孤岛型,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四个省市。2000年的时间逐渐消失了大面积的历史分布区,其中以山西的历史分布区退缩最为严重。MaxEnt模型证明了褐马鸡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分布较之历史分布呈退缩状态。(3)当森林覆盖率大于10%时,褐马鸡在山西北部、东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部都有分布。森林覆盖率在48%时,褐马鸡在山西各区的存在均值最高。当森林覆盖率小于10%时,褐马鸡在山西北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局部消失。山西省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与褐马鸡历史分布区退缩呈同步性,随着山西森林覆盖率降低,褐马鸡局部灭绝,因此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和褐马鸡历史分布区退缩的关系密不可分。由此推测,10%的森林覆盖率可能是保持褐马鸡小种群存活的最低临界值。(4)研究区内褐马鸡的适宜生境总面积约20,744km2,包括2,319km2的最适宜生境和18,425 km2的中度适宜生境。另外,山西北部(朔州)、中部(沁源)、东北部(五台)及河北小五台山的北部有少量适宜生境分布在研究区之外。GAP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只有8.9%的适宜生境被现有的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有18,896 km2的适宜生境,包括9%的最适宜生境(1,861 km2)和82.1%的中度适宜生境(17,035 km2)在保护区之外成为保护空缺区域。(5)通过比较不同的样本和环境因子的组合,发现MaxEnt模型在不同的样本量、样本精度和环境背景下所得预测结果不同。建议在使用MaxEnt模型预测物种潜在分布时,应先对样本进行筛选,慎重选择预测环境因子,以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利用GIS技术和MaxEnt模型探索了褐马鸡历史分布区的变化与森林覆盖率的关系,发现褐马鸡的分布变化与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关系密切,历史分布区退缩严重:用GAP分析技术获得了当前保护空缺区域,在保护区外存在大面积的适宜生境,因此建议加强褐马鸡分布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省级保护区及保护区外适宜生境的监测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