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以空军装备部、空军后勤部下达的指令性课题“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测量”为基础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空军领导机关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役飞行员的体型分布特点,指导飞行员选拔、体能锻炼、膳食配置,从宏观上提供依据,同时为飞机座舱设计和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制提供客观数据。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包括体型分布趋势、人体测量学及人体测量技术、体型对体能和健康的影响及指数评价、人体测量在航空工效学中的应用四部分。 (二) 飞行人员体型分布 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法测量1739名男性飞行人员的身高、体重、坐高、大腿长、小腿长、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肩宽、胸宽、腰节宽、髂嵴点间宽、臀宽、胸厚、腰厚、腹厚、臀厚、躯干上部矢状径、胸部矢状径、骨盆背腹径、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共计28项人体尺寸,并与70年代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计算18个体型指数。通过因子分析,将28项人体尺寸归为3个因子,18个体型指数归为5个因子。最后,选择胖瘦因子、高长因子、躯干四肢比因子中较具代表性的维尔维克指数、身高、马氏躯干腿长指数作为评定体型分布的指标。综合3个指标,给出现役1739飞行人员体型的分布情况,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出生地域、不同机种现役飞行人员的体型分布特点。通过判别分析,得出判别歼(强)击机、运输机飞行员的函数。 结果:不同年龄组,维尔维克指数、身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马氏躯干腿长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出生地域组,维尔维克指数、身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机种组,维尔维克指数、身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马氏躯干腿长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歼击机、运输机飞行员的判别函数为:F(歼、强击机)=1.201×上肢长-0.388×前臂长+4.983×马氏躯干腿长指数+33.999×身高肩宽指数-990.933;F(运输机)=1.218×上肢长-0.372×前臂长+4.907×马氏躯干腿长指数+33.999×身高肩宽指数-994.430。 第囚军医大学硕士论文 幻县 (三)飞行人员人体构成分布及与体型的关系 方洁:随机抽取 1739名飞行员中的 666名,测量肩肿下、肮三头肌、前臂、 腹部、骼部、大腿前部、腿肚7个部位的皮谱厚度。通过日本长岭公式及BrozEk 改良公式计算脂肪百分比及瘦体重等人体构成指标。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出生 地域、不同机种乙行员的人体构成特点。以美国空军选拔飞行员对脂肪百分比 的要求为参照(30岁以脂肪百分比不超过 24%,30岁以上不超过 26%),计 算中国飞行人员脂肪百分比超标人数。着重分析了身体构成与人体尺寸的相关 性以及对体型的影响:首先,计算7个部位皮梧厚度与相应部位人体尺寸的相 关系数;其次,以年龄、地域、机种作为协变量,脂肪百分比、瘦体重为主因 素变量,维尔维克指数、身高、马氏躯干腿长指数为因变量做协方差分析; 第三,控制瘦体重和身高因素,比较去脂前后胸厚、腰厚、骼峭点间宽、四肢 围的差异;以脂肪百分比为因变量,28项人体尺寸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 结果:脂肪百分比超标人数共 70人,总肥胖率为 10.sl%。随年龄增加, 肥胖率亦增加:各地域肥胖率由高至低排名为:华南区域、华中区域、东北、 华北区域、西南区域、东南区域、西北区域;各机种肥胖率由高至低排名为: 轰炸机、运输机、歼(强)击机、直升机。不同年龄组间,脂肪百分比,瘦体 重差异非常显著…功刀 1\不同地域组间,脂肪百分比差异不显著b>0.05厂 瘦体重差异非常显著…<0刀1人 不同机种组间,脂肪百分比,瘦体重差异非 常显著…叼刀1人 维尔维克指数与脂肪百分比、瘦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754,0.682(p<0.of):胸厚与肩肿下皮梧厚度的相关系数为0.651(p<0.of): 腹厚与腹部皮沼厚度的性关系数为0.796巾<0刀1):骼峭点间宽与骼部皮沼厚 度的相关系数为O.刀6巾0.01\ 上臂围与肽三头肌皮招厚度的相关系数为 0.569(p<0.of);前臂围与前臂皮招厚度的相关系数为0.556(p<0*1);大腿 围与股四头肌皮招厚度的相关系数为 0.544巾<0刀 1\腿肚围与腿肚皮招厚度 的相关系数为0.193中<0刀1人脂肪百分比对维尔维克指数的主效应有显著意 义…刃刀1人 瘦体重对维尔维克指数、身高的主效应有显著意义中<0刀1人 对瘦体重、身高相近的飞行员去脂后的骼峭点间宽、胸厚、上臂围、前臂围、 大腿围、小腿围、腹厚与去脂前尺寸相比有一定程度缩小,特别是上臂围和大 腿围减小更加明显。对脂肪百分比做逐步回归,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的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