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空间系统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载体,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并构建旅游地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使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负面效果最小化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干预方式。而“点—轴”发展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效果最好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节点与线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通过发展轴线,实现旅游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并最终形成区域旅游板块,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均衡发展。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其中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宗教与建筑类景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受可进入性、区域旅游形象、国民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滞后,各地市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缺乏统一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山西省将旅游业定位为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未来5年山西省旅游业的空间组织布局,该布局基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侧重于旅游板块的划分和线路的设计,为山西省旅游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分析发现,该布局的理论依据过时、划分依据过于简单、结构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不利于山西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旅游空间结构诸要素的基础上,依据“点轴开发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合作理论”重新构建了山西省旅游业的空间组织框架。本文主体内容共分为三部分,首先,简要陈述了山西省现行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理论依据,并对结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系统分析了影响山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诸要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交通、依托城市、客源市场、省级旅游合作五个小部分。根据分析结果确立了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划分了旅游业的发展轴带,明确了核心及重点客源市场,提出了省际旅游合作的方向。第三,综合以上章节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省内“辐射三角形”与省外“联结四边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组织框架。该结构重点突出、顾及全局,能改变因地域分割造成的利益冲突,实现山西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树立山西省“晋善晋美”的区域整体形象。同时,为对外旅游合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省际之间的联合开发,扩大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多资源、大市场、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总之,该结构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内外兼修,将有利于山西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