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80年代登上文坛以来,迟子建就自觉成为东北地区的代言人。她的作品以人与自然的灵魂共通为叙事背景,呈现“东北边地”特有的自然风物、民情风俗、文化历史;展示东北边地人民独有的坚韧、从容、谦卑之精神风貌;笔触这方土地上鲜活的生活经历和生存体验,形成一种在经历过一切磨难之后依然对生活满怀希望的积极力量。“边地”文化地理的张力、弹性与丰富性,为迟子建笔下的东北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影响并加权了作者独特的精神向度。因此,本文拟以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边地视域切入作品,描摹边地世界风情、探索作者在心灵家园中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深挖迟子建精神向度的创生语境。本文的第一章从东北边地的自然地理景观、人文地理景观以及边地人物群像三个方面,力在呈现迟子建为读者描摹的神秘、立体、多维的边地世界,打造出一个身边有自然、眼中有世界、心中有信仰的心灵家园。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鄂温克人的边地世界,这里鲜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成为可供读者解读的“文本”,使读者与鄂温克族人民产生一种声息相合的生命体验。迟子建讲述的不只是一个民族、一片土地的故事,这个边地世界的最终指向是全人类。她在作品中描摹的精神家园,给人以情感上的亲切抚慰,使现代文明下一颗颗疲惫的心灵重燃活性,得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与释放。这是迟子建珍视自然、热爱生活的体现,也是她为整个现实世界的殷切祈愿。本文第二章整理并反思了迟子建在小说中对人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挖掘与探索。她的边地世界还原现实又超越现实,在人世无常而生中发现了一些高于命运悲欢的终极思考:与万事和解的坦然的力量、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敬畏的力量以及坚定民族信仰的宗教的力量。迟子建赋予东北边地人民与人、与自然、与世界和解的精神能力;高举信仰之火、与自然万物“物我合一”的精神品质,成为在通往心灵家园的过程中化解人类纷扰,指点人类迷津的“终极关怀”。本文第三章对迟子建小说中精神向度的创生语境进行探讨和分析。本章通过还原东北地域特有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历史,回忆迟子建本人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经历,把作品置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迟子建小说中精神向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北边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作家本人的生活环境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环境共同成就了迟子建。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形象”的时代,迟子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自信”的号召,紧密围绕东北地区的发展进行创作,弘扬其中长存不朽的东北边地精神,以东北之力呈现一个积极的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最后本文认为,迟子建小说中与万事和解、同万物共情、坚定民族信仰的精神向度穿透民族地域,跨越种族界限,成为更为普遍的精神导向和普世价值。她将东北边地的生存现状和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用东北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东北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合格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