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理论,从理论及临床两部分围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医病机演变规律进行探讨。理论研究:病因及发病学研究对于医疗实践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基因、分子水平,并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有一部分疾病由于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难以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类风湿关节炎便是其中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抗原介导,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病,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及环境、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其发病过程中多因素相互作用,多路径相互交错,至今仍未能形成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医学发展的每一次飞跃皆以病机理论的创新为标志。周仲瑛教授历来重视病机理论研究,强调“审证求机”,近年来,结合其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复合病机”、“病机证素”两个新的概念,有望突破教科书式的死板辨证模式,建立一个以病机证素为核心、脏腑为主导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研究以“病机证素”理论为基础开展研究,结合古今医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制定出10个病机证素及其辨识标准,并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临床研究:采用多时点(初诊、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6个时点)纵向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进行前瞻性研究,现场调查并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病例83例的临床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以及病机证素与临床一般资料、关节炎症表现、病情活动缓解、关节功能分级、生活质量、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的相关性。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RA多发于女性,45-59岁最为多见,其发病与女性经胎产、居住环境潮湿寒冷、接触化工用品、家族遗传等有关。病机证素寒、湿、血瘀贯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演变始终。除寒、湿、血瘀外,气虚、风、热为活动期主要病机证素,风、气虚、阴虚为缓解期主要病机证素。热、气虚与疾病活动有关;缓解期虚性病机以气虚、阴虚为主。病程长,年龄大,关节功能分级重,病情重等均与虚性病机证素相关;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等关节炎症表现与病机证素风、寒、湿有关;同时,病机证素与实验室各检查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