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群体频繁发生剽窃、篡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学术风气,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事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我国高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类型多样的学术规范课程,也积累了大量有关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文献都是介绍经验,总结教训,聚焦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管理问题,鲜少有学者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课程教育为切入点,聚焦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问题,以Z大学选修《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与资料收集规范、论文写作与发表规范以及学术道德规范,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为基础选取评价维度,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继而根据调查数据深入分析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编制调查工具的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选取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即“知识认知”“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其次,基于泰勒课程编制理论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主要涉及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然后基于评价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位类型、学科专业、读研目的和学习兴趣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的评价,包含仪表仪态、治学态度、课堂时间把握、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课堂管理七个维度;第三部分是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情况,分为知识认知、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三个维度。最后,检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内容效度较好。本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收回的333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了解个案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为后面的统计分析结果提供意义解释。其次,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学术规范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究学生性别、学科专业、学位类型、读研目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维度的教学效果明显低于知识认知维度;(2)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位类型、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有关。为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三要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强化学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