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相关论文
吴组缃一生中关于小说的创作时间非常短暂,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小说一向是以量少而质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吴组缃的小说《一千八百担》深受徽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清新的自然景致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和内容,小说中吴......
吴组缃《菉竹山房》中二姑姑通常被解读为礼教压制下女性悲剧形象之典型。新时期以来,该篇目的研究重心放在了二姑姑的单人形象解读......
2020年6月,《吴组缃全集》(吴泰昌、朱寒冰主编,以下简称《全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长篇小说《山洪》、短篇小说卷、诗歌散文......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胡风对路翎的小说作品只是一味推崇,完全没有批评。就连他们的朋友何剑薰也曾这样看,早在1940年他就郑重地告诫路翎......
相对而言,鲁迅先生是一位自叙色彩较淡的作者。虽然他著有《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性散文集,但书中所讲的还只是他从“周樟寿”到“......
当今中学生朋友写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一般只求把文字写顺,不太注意“炼字”。古人云:一字千金。文学名著中的“炼字”经......
西谛先生不幸逝世,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时,我正在莫斯科。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我是震惊多......
读了《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十期郜元宝先生的文章《追忆李长之》,深有感触。我知道李长之这个名字还是上大学以后的事。那是一年级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随着中国革命不彻底性的不断凸显以及中国农村问题的日益严峻,不少思想犀利、......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
引言五四90周年回眸,值得讨论的话题有很多很多。从学术界现有话题和观点来看,对五四的态度不外乎发掘意义和反思局限两大序列,但......
文坛的名人逸事,总是让人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 赵树理与鲁迅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专业硕士班开学时,与入学的几......
《箓竹山房》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读本中的一篇文章。小说以“我”和新婚妻子阿圆去看望居住在箓竹山房老宅的二姑姑为线索,通过......
笔者曾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姚雪垠书系》(共22卷)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看到作家姚雪垠珍藏的一批名人书信,其中冯玉祥邀姚雪垠讲学相关......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抗战时在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给小猪吃药、发汗,又专......
河北保定雄县,号称“梆子窝”。从一百多年前至今,河北梆子仍特别盛行。这里就是锦云的故乡。他出生在一个非常闭塞的小村庄,从小过着......
吴组缃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大抵以1933年为界,侧重面由心理分析小说转向社会剖析小说,吴组缃的创作受到矛盾的影响,其作品的......
这哥们得读多少书啊!这哥们得多有恒心才能写那么多八卦啊!这哥们跟余世存的《非常道》有一拼啊 “钱钟书曾经给人开出40本英文......
一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完会,北大著名教授吴组缃和王瑶边候车边闲聊,他们谈起了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老舍的童年》,“舒乙的文章写得......
钱理群论“狗” 北大名教授吴组缃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
吴组缃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现代作家,其创作散发出30年代独特的时代气息,同时又很讲究技巧,体现出“宏大”与“精细”的统一。
吴组......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立足于小徽州,面向大徽州,内容广博深邃,具有儒教化、宗族性、兼容性、扩张性的突出特点。吴组缃、......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以为数不多的小说登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四十年代初在写作了抗战小说《山洪》后便归于沉寂。他像一颗闪亮......
老舍《七律·端午(二首)》,塑造了吴组缃父子两个个性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非同寻常的深情厚谊。这种深情......
期刊
在厘定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的基础之上,选择其30年代的小说名篇进行细读,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被囚禁的女人”,从叙述者的选择、......
要提高个体的语文素养肯定离不开阅读经典,在此,笔者从阅读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想语文素养高,培养咬文嚼字的阅......
安徽,尤其是皖南,山川钟秀、人杰地灵,是才子、学人辈出的地方。皖南泾县茂林是吴玉如先生故里。今天泾县建有三吴纪念馆。“三吴”指......
1937年11月冯玉祥来到武汉。为宣传抗日并向作家们学习,冯玉祥邀请了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住进他的住所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对老......
鲁迅和吴组缃在创作时都把笔触伸向了普通民众可怜而可哀的生活,重点描绘了下层劳动群众和女性的悲惨处境,在他们身上投下了历史和现......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文字,丰富了中国现代......
吴纽缃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左翼风潮所不同的艺术追求:以他所熟悉的湿热废墟为地基,用中国的笔,沉着地绘出众生百态,录下......
著名红学家、20世纪著名学者吴祖缃,一生著作等身,尤其是在古典文学特别是在明清小说的研究方面,更是无人能望其项背。 研究学术痴......
胡适:带一盒火柴留作纪念 做过外交官的胡适,最不喜欢没完没了的宴席,平时喜欢上偏僻处的小馆子,饱餐后必带盒火柴留作纪念。餐馆服......
1980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进修,吴组缃先生与我们上课,讲《红楼梦》,记忆犹深。讲到宝黛悲剧的当口,先生问我们,倘若......
<正>中国名山,泰山名气最大,作家登泰山、写泰山的也最多。这样就给雄伟泰山增加了另一道人文风景。同时,泰山本身又成为一面镜子,......
吴组缃(1908-1994)是活跃在1930年代文坛的现代小说家。最初,他以短篇“破产题材”小说引起文学评论界的重视,被司马长风称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