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EFL(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在英语恭维语及其回应中的语用失误。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导致中国EFL学生在实施恭维语言语行为时所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或因素,比如:文化差异、语用迁移、语用石化。参与此项研究的被试共有三组:第一组被试由24名中国大学一年级EFL学生构成;第二组由另外42名大三的EFL学生组成,本研究中所有中国被试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另外,第三组被试来自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的国际仲裁,由其中的10名英语本族语者组成参照组,经过相关的数据整理,以他们的答卷作为分析前两组实验组数据的标准答案。数据收集采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有效工具—问卷调查法。Yu(1999)所设计的问卷将性别和社会地位作为语境参数与恭维语语境紧密结合,并且其信度与效度已被证明(Yu, 1999, p.44-52.)。因此,本研究的问卷以此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补充和修改,由二十个不同的语境构成,其中一半要求被试给出恭维语表达,另一半则让被试对已有的恭维语做出回应。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1969)和Herbert(1986, pp.76-88)的恭维答语分类法,本研究首先对中国被试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分类。为了探讨第二语言熟练程度与语用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将以本族语者的问卷为标准,对大一与大三被试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中国被试的恭维语与恭维语回应策略,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定性分析,以准确地找出其语用失误。研究结果显示,中国EFL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恭维语策略的使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国被试的答案反应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试图根据自己对目的语的了解,按照标准的英语社会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对于恭维语回应策略的使用,研究发现,虽然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多使用的回应策略是以“谢谢”为主要标志的接受策略,但中国被试否定策略的使用概率大大高于英语本族语者。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被试的语用失误几乎存在于每一种策略的使用中:在恭维语中,中国被试语用失误率最高的是“直接恭维”策略的使用,并且两组中国被试恭维语的语用失误率基本一致;在恭维语回应中,大一学生的语用失误率远远高于大三学生。至于语言熟练程度与语用失误的关系,分析结果表示,较高的语言熟练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但并不能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避免语用失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导致恭维语语用失误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文化差异可谓是引起语用失误的首要原因,因为中西方无论在价值认知体系,面子概念,还是交际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语用负迁移被看作是导致恭维语语用失误的直接因素,对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将其母语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策略直接运用到目的语中;语用石化与语用失误的关系是中介语研究领域中较新的研究发现,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例证再次证实了语用石化可导致语用负迁移的产生,因此可视为引发语用失误的深层原因;另外,现阶段中国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用负迁移和语用石化现象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最后,本文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与语用失误原因的探究,以提高学习者交际能力和改进语言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对改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