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地理学逐渐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文化地理学的交流中,悄然而生。90年代,学界开始着手以省区为范围的区域性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虽然文化地理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较迟,文化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却很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文化地理学思想的萌芽。《山海经》、《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等地理著作从山川、地域、物产、风俗、历史等方面勾勒了一幅文化地域特征的真实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水经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地理的重要著作。《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名著和中华文化的经典,为北魏郦道元所著。全书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基本以西汉疆域为范围记述河道水系、地形地名以及河道周边地区的历史人文、城邑沿革、考古勘测、水利工程、民族文化、宗教艺术、金石文献等方面。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地理来说《水经注》是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关于郦学的研究成果,学界已颇为丰硕,但是从中国文化地理学角度入手来研究的,还是凤毛麟角。本论文试从《水经》和《水经注》的著者及完成时间入手,得出《水经注》全书的主体集中于汉魏这一时间段的结论,另外探讨了郦道元对汉魏历史持严肃公正的态度以及《水经注》与文学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关系。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研究《水经注》与汉魏可文化地理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之后,分别对《水经注》与西汉、东汉、三国三个时期的文化地理进行讨论。西汉文化地理包括名人、文学、城市及流域文化地理,东汉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又探讨了宗教文化地理,三国文化地理按区域进行讨论,包括曹魏、蜀汉、东吴文化地理。从《水经注》中这三个时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可以看出西汉的文化区与经济区基本重合,即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发达,南方长江流域文化落后;西部关中盆地与成都平原文化繁荣,关东地区稍逊一筹。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多集中在渭河与黄河干流的东西轴线上,长安与洛阳之间是两汉文化的轴心地带。西汉的长安与成都之间、东汉的洛阳与南阳之间也是文化繁荣的核心区。在点轴分布的基础上,黄淮流域和江淮流域是两汉文化面上发展分布的主要区域。三国时期是汉唐之间中国文化区变化最为急骤的时期。三国鼎立,不仅是三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且也是北人南迁、南方文化发展导致人才均势平衡的结果。《水经注》与“前四史”的联系再次证明《水经注》是研究汉魏文化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文献价值、文化旅游价值、数字化发展及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结语部分对全文做出概括性总结,同时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文化地理学,对《水经注》进行研究,这对汉魏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传播技术开发文化资源,如两汉三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