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37家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3年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法,首先对其效率值进行测算,得到技术效率,然后使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深度、市场结构等宏观因素,银行规模、资产质量、创新、资本充足率等微观因素对样本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及显著性水平,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银行自身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基于2006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现状。我国城商行源于95年对城市信用社的重组,最初承担了化解其风险的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商行作为地方中小银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金融服务,虽然面临全国性银行及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在“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下,城商行也获得了生存和发展,遍布于我国各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然而,城商行发展至今也面临一些困难:①地方政府影响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增加一定的风险;②市场定位出现偏差;③创新能力不足;④资本监管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效率如何?影响城商行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进城商行的效率?这些都是本文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利用数据包络方法测算技术效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银行效率的界定比较多。早期,关于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而对利润效率和前沿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当前研究基本上都采用前沿效率的概念。前沿分析方法有参数和非参两种,根据样本数据的基本特征,我国城商行投入产出价格方面的数据不容易得到,可以使用DEA方法对技术效率进行测算。而且,技术效率也是一项综合指标,能够反映银行在固定产出下控制成本的能力。因此,本研究所用的效率概念为技术效率。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比较高。从2006年起,TE、PTE和SE三个指标的均值保持在0.8以上,除了2008年和2009年有所降低以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上升的趋势,尤其是08年到09年效率降低幅度比较大。这可能是宏观经济状况和监管政策的原因造成。对样本银行进行DRS和IRS分析可以发现,整个行业中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的银行数量变化比较大,尤其是规模报酬递减的银行,在数量上存在很大波动。对于DRS银行,可以减少投入以降低成本,而IRS银行则需要增加投入以提高效率,整个行业存在着比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区分东、中、西部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虽然东部地区也存在效率比较低的银行(2006年锦州银行0.51),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还是比中西部城商行高。同时,位于东部省份的城商行,技术效率值变化较大,中西部城商行的技术效率排名比较集中,变化比较小。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与地域因素相关,但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不同年份这些因素的作用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通过Malmquist指数对相邻时期的效率进行纵向比较。从均值可以看出,大部分银行在这8年中,技术效率整体上来说是提高的,只有12家城商行的指数值小于1;再看效率改进银行和效率降低银行的个数,效率降低银行的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特别是2008年超过50%,2009年更加达到了67.6%的比例,到目前又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有必要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进行改进。
其次,采用截取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城商行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包括296个样本,利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鉴相关研究,文中将影响因素区分为宏观层面和银行层面,包括城市生产总值、利率水平、市场结构、银行的盈利能力、信用风险等变量,多层次分析影响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因素,并且研究这些变量是否影响银行效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显著程度。
在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最终选取13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宏观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市场结构则情况相反,宏观影响显著;银行规模、不良贷款率、贷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投资变量的系数为负,相反,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存贷比和创新变量对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正效应;对于不同资本充足状态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效率的负面效应是不一样的,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以后,资本充足率越高,对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越小。
宏观经济要素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城商行发展之初,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大,发展动力源于地方金融服务,可以说是扎根于地方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GDP对城商行技术效率的影响是比较容易解释的,但是可以看出,该影响程度比较小,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跨区域经营,同时也受到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当地经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金融发展深度是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金融深化程度越高,表明自由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越少,价格扭曲程度越低,通过影响价格信号和市场空间两个渠道,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正面效应。市场份额越高,说明竞争度不够高,价格方面存在主导力量,市场结构越不合理,城商行的技术效率越低。
外资参股或者公开上市对技术效率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正效应,存贷比和表外业务对效率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外资参股或公开上市促使银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创新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改进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技术效率。不良贷款率和投资比例在利润和风险方面影响技术效率;贷款准备金的数量可能不合理,影响银行有效配置资金的效率;贷款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为负,表明样本银行在产出一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投入的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继续增加产出反而会降低技术效率。
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是不理想的。理论上讲,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仅迫使银行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减少道德风险,对投资者和客户也能够形成正面信号,从而对银行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在本文的回归分析中,资本充足率对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资本的需求与监管标准不匹配,造成了监管无效。
最后,根据上述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政策性建议。比如,继续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提高金融深化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符合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放开准入限制,增加银行业的市场竞争;鼓励创新,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现状;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监管,将资本监管对象细化,分类实施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本文选取近8年的数据,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单独对象进行研究,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全面,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数据收集困难和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在样本完善、方法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基于2006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现状。我国城商行源于95年对城市信用社的重组,最初承担了化解其风险的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商行作为地方中小银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金融服务,虽然面临全国性银行及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在“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下,城商行也获得了生存和发展,遍布于我国各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然而,城商行发展至今也面临一些困难:①地方政府影响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增加一定的风险;②市场定位出现偏差;③创新能力不足;④资本监管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效率如何?影响城商行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进城商行的效率?这些都是本文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利用数据包络方法测算技术效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银行效率的界定比较多。早期,关于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而对利润效率和前沿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当前研究基本上都采用前沿效率的概念。前沿分析方法有参数和非参两种,根据样本数据的基本特征,我国城商行投入产出价格方面的数据不容易得到,可以使用DEA方法对技术效率进行测算。而且,技术效率也是一项综合指标,能够反映银行在固定产出下控制成本的能力。因此,本研究所用的效率概念为技术效率。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比较高。从2006年起,TE、PTE和SE三个指标的均值保持在0.8以上,除了2008年和2009年有所降低以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上升的趋势,尤其是08年到09年效率降低幅度比较大。这可能是宏观经济状况和监管政策的原因造成。对样本银行进行DRS和IRS分析可以发现,整个行业中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的银行数量变化比较大,尤其是规模报酬递减的银行,在数量上存在很大波动。对于DRS银行,可以减少投入以降低成本,而IRS银行则需要增加投入以提高效率,整个行业存在着比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区分东、中、西部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虽然东部地区也存在效率比较低的银行(2006年锦州银行0.51),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还是比中西部城商行高。同时,位于东部省份的城商行,技术效率值变化较大,中西部城商行的技术效率排名比较集中,变化比较小。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与地域因素相关,但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不同年份这些因素的作用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通过Malmquist指数对相邻时期的效率进行纵向比较。从均值可以看出,大部分银行在这8年中,技术效率整体上来说是提高的,只有12家城商行的指数值小于1;再看效率改进银行和效率降低银行的个数,效率降低银行的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特别是2008年超过50%,2009年更加达到了67.6%的比例,到目前又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有必要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进行改进。
其次,采用截取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城商行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包括296个样本,利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鉴相关研究,文中将影响因素区分为宏观层面和银行层面,包括城市生产总值、利率水平、市场结构、银行的盈利能力、信用风险等变量,多层次分析影响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因素,并且研究这些变量是否影响银行效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显著程度。
在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最终选取13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宏观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市场结构则情况相反,宏观影响显著;银行规模、不良贷款率、贷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投资变量的系数为负,相反,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存贷比和创新变量对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正效应;对于不同资本充足状态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效率的负面效应是不一样的,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以后,资本充足率越高,对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越小。
宏观经济要素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城商行发展之初,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大,发展动力源于地方金融服务,可以说是扎根于地方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GDP对城商行技术效率的影响是比较容易解释的,但是可以看出,该影响程度比较小,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跨区域经营,同时也受到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当地经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金融发展深度是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城商行的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金融深化程度越高,表明自由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越少,价格扭曲程度越低,通过影响价格信号和市场空间两个渠道,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正面效应。市场份额越高,说明竞争度不够高,价格方面存在主导力量,市场结构越不合理,城商行的技术效率越低。
外资参股或者公开上市对技术效率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正效应,存贷比和表外业务对效率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外资参股或公开上市促使银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创新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改进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技术效率。不良贷款率和投资比例在利润和风险方面影响技术效率;贷款准备金的数量可能不合理,影响银行有效配置资金的效率;贷款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为负,表明样本银行在产出一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投入的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继续增加产出反而会降低技术效率。
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是不理想的。理论上讲,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仅迫使银行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减少道德风险,对投资者和客户也能够形成正面信号,从而对银行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在本文的回归分析中,资本充足率对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资本的需求与监管标准不匹配,造成了监管无效。
最后,根据上述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政策性建议。比如,继续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提高金融深化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符合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放开准入限制,增加银行业的市场竞争;鼓励创新,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现状;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监管,将资本监管对象细化,分类实施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本文选取近8年的数据,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单独对象进行研究,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全面,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数据收集困难和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在样本完善、方法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