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分密度是影响城市森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针对上海城市人工林密度偏大、林分衰退现象明显的状况,为了分析密度对城市人工林林木生长发育及林分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林龄的林分密度效应,探讨城市人工林的自维持机制。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区公园绿地、郊区森林公园以及公益林为研究区域,以初始全冠幼苗种植香樟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表性群落样方调查法,分析香樟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密度及林龄与林分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层次—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单木景观、林内景观、林分景观等指标,评价典型样地的景观质量。结果表明:(1)上海地区香樟林多数处于中幼龄林,群落还未达到稳定状态。在林龄5-15a之间的林分,密度对香樟林生长的影响较大,林分生长到16a之后,密度多低于800株/hm2,此时密度对香樟林生长的影响相应的降低,林分生长渐渐达到稳定状态。密度在1000株/hm2以上的林分,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较大。(2)群落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冠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胸径呈逐渐减少趋势,群落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冠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胸径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大小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但随着林龄增加,林分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越来越小。(3)上海地区香樟胸径生长量高峰期为5a-20a,随后开始下降;不同密度级和林龄级胸径生长量在整体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并逐渐趋于平衡趋势,其中部分样地的生长量在不同年龄出现波动。(4)人们对树冠的形态、乔木的直径分布、林冠线等的关注度最高;林分密度与林龄为相对适宜的结构配比,能有更好的景观质量效果,林龄较大则密度较低,林龄较小则密度相应较大,但幼林高密度林分的综合景观质量相对于大林龄低密度的林分要小得多。(5)林龄较大(21a),密度较低(256株/hm2)的林分景观质量最好,此林龄密度的林分中,单树指标中,树冠冠型指数较合理,树干高径比居中;林内景观而言,乔木直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但其中大径级林木较多,林下层优势度不高,灌草层种类较少,高度较低,形成统一的林下层景观;对于林外景观来说,林冠线高低起伏明显和林冠层次较多(至少2层以上),树干显著度较好。(6)随着林龄增加,胸径生长增加,同时发生林木分化,使得林木直径分布离散程度加大,由于人为抚育和林分的自我疏伐的影响,密度也会有所降低。通过对不同密度景观质量的评价得分看出,直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林分景观效果好。因此,综合林学、生态学等角度,建设培育异龄、多层次、低密度、全冠型、林下空间空旷的林分结构类型,更能从多角度满足城市对森林建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