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新区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相继建立了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7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20多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国家税收、凝聚人才、提供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造就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二次创业”的浪潮,进一步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研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政策环境尚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等。从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推进发展、解决现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本上就是首先要解决“投资”中已存在或潜在的“套牢问题”。本文首先以套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两大投资主体及其投资特点和政府在高新区发展中的角色及作用。其次,通过建立模型,结合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集聚水平,分析政府与企业双方被套牢的风险及其投资行为;最后,再提出治理针对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套牢问题的一些对策。研究表明:政府与入区企业在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均有大量的投资,但其投资时间及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不同,导致在产业集聚的不同水平时政府与企业各有不同程度的被套牢风险。在高新区建设初期,政府投资的被套牢风险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在产业集群处于高集聚水平时其被套牢风险几乎为零。而企业在入区后投资的被套牢风险在高新区建设的初期会先增加,在高新区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初步规模后将随着集聚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政府应尽最大努力去改善高新区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专用性资产投资的被套牢风险,从而提高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水平,高质量、快速地推进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