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是属于谁的?公司是所有者的公司,还是控制者的公司?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控制权来自于所有权,比如说实际控制人通过控制链条掌握着公司的决策,而那些不是来自于所有权的控制权往往是不稳定的,比如说由于所有者缺位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人们通常认为设置了董事会独立性制度就会出现董事遵守“监管责任”,或者受审计质量“高”的国际“四大”所审计的公司的报表可靠性会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他与外部监督力量——外部审计、独立董事——之间的关系,决不是简单的互补或者是替代作用,也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线性关系。
种种的争论表明,公司治理制度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在公司治理利益链条中也不存在“强者恒强”这样的角色。因此,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这些角色力量的强弱、制度的合理性最终都可以在市场上被反映出来。
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推导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主要问题在于大股东控制,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之争。同时,研究发现大股东可以通过金字塔持股,以较小的资金投入,换取较大的控制权,即现金流量权和投票权分离的情况是存在的,且这一现象还相当普遍,这使得大股东具有通过操纵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的动机。
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这一前提下,根据影响盈余反应系数的两个因素——收益的稳定性和收益的噪音,辅之以股价的稳定性,可以推断出:短期来看,投资者对不同股权结构的公司的会计盈余拥有先验的反应;长期来看,控股股东的持股动机会影响到收益的稳定性,而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和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影响收益的真实性。
因此,本文使用收益——回报模型,对考虑了股权结构、外部监督力量的盈余回报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45%左右时,该类上市公司短时窗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最低;分离程度高的公司,长时窗检验的盈余反应系数会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我国特殊的法律环境下,国内十大的审计质量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而且董事会独立性有待克服其形式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