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已被证实与脊柱力学失衡有关的病症达100余种。近几年的报道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发病年龄不升反降,影响听力、视力、呼吸、平衡、肢体协调性、下肢力量等各项功能,而这几项功能与脑干供血、脊柱骨骼支撑能力、肌肉力量、运动模式是否合理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体位姿势修正和训练对颈椎功能的影响,为多病之源的颈椎病找到一个切实可行并易于推广的防治方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缓和预防伤痛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检索证实此项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配合体位姿势修正和颈椎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影像学、治疗效果,再从身体体成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步态等方面评价,验证体位姿势训练对颈椎功能的积极影响,结果如下:1.观察组在影像变化和疗效统计上均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身体脂肪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两组基础代谢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颈前屈状态下两组I、II、V波潜伏期高于正常体位,上肢前屈状态下I、II、III波高于正常体位,治疗后两组各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非正常体位下与正常体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前屈状态下V波,上肢前屈状态下II、III波较正常体位潜伏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步长、步频和步速经治疗后都显著好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步长和步速上好于对照组,差距具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得出结论如下:1.颈椎功能训练配合常规治疗的效果比单一常规治疗要好。2.治疗后患者基础代谢值(体重)有所增加,但身体脂肪率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得到了改善。3.治疗后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功能得到了提高,脑干供血情况得到了改善,因此对不良体位的耐受力增强4.治疗后患者视听觉、本体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功能增强,改善关节运动的精确性和肌张力的调节功能,使动作的完成质量更高。建议:对患者强调日常不良姿势对颈椎功能影响的重要性,树立动作维护的意识,重视体位姿势的分析和评估,运动训练应包括基本动作和针对性动作,养成日常休息时动作的中正和对称,劳作时动作的协调和完整的习惯,训练应体现出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