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渗透膜浓缩中药水提液技术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药液本身性质的限制而无法应用于高浓度药液的浓缩。因此,为了降低膜污染,提高浓缩效率,研究药液本身性质及寻找反渗透浓缩过程中的工艺平衡点很有必要。本论文选择20味单味药材和5个复方体系来研究药液性质对膜过程的影响及膜过程对不同药液体系的影响,以验证反渗透膜浓缩中药水提液的可行性。1首先以黄芩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指标成分保留率、高分子去除率、经处理后药液澄清度为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超滤膜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用膜。实验发现,相对截留分子量20~50 KDa,材质PES的超滤膜最适合用于反渗透预处理。2以黄芩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与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操作工艺。主要影响因素设置为药液浓度、操作压力和药液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25 g生药·L-1,0.45 MPa,30℃。其中,药液浓度对反渗透过程的影响最强,操作压力次之,药液温度最弱,且药液浓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3 利用SPASS 16.0分析药液pH、黏度、密度、浊度、电导率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对膜过程的影响,发现渗透压对膜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分析膜过程渗透压与膜过程通量衰减率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线检测药液渗透压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反渗透浓缩效率。另外,实验设计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有机分子溶液以进一步探究药液产生渗透压的物质基础。由实验结果推测,无机盐、糖类物质及有机小分子是药液产生渗透压的主要原因。4分析膜过程中药液渗透压或者跨膜净压力的变化规律,发现当渗透压增加到一定值且趋于稳定时所对应的渗透压称之为临界渗透压,并将其出现时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浓缩过程的终点;但有的体系不出现临界渗透压,作者把跨膜净压力为0 MPa时所对应的时间当作此情况下的浓缩终点。5通过HPLC图谱相似度分析反渗透浓缩前后中药水提液的整体性质,发现各体系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在91%之上,说明反渗透浓缩可以很好的维持药液体系的完整性。6通过计算反渗透膜过程中浓差极化系数及膜污染总阻力来判断反渗透膜的膜污染情况,并利用经典的堵塞模型来描述反渗透膜污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浓差极化系数由于药液渗透压的增大越来越小;膜污染阻力一般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这取决于相应阶段的膜过程是由净压力与膜通量中的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来决定。膜污染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水提液反渗透膜过程膜污染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