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VTQ)技术评估妊娠期宫颈组织弹性硬度,并探讨其对晚孕期孕妇引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产科超声检查的正常孕妇163例,按孕周大小分为早孕组(11~13周,28例)、中孕组(23~27周,30例)和晚孕组(35~41周,105例),同时,选取31例正常的已婚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常规妇产科超声检查后,经腹部或经会阴扫查宫颈,选取宫颈纵切面,测量并记录妊娠期宫颈长度,然后切换至VTQ弹性成像模式,将取样框分别置于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宫颈前、后壁),测量其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获取宫颈前、后壁SWV值并两两比较,对妊娠组宫颈SWV值与宫颈长度、孕周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追踪记录晚孕组孕妇引产情况及Bishop评分,对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SWV测值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引产结局的参数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晚孕组宫颈SWV值、宫颈长度与引产结局的关系,确定准确性最高的参数,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早、中、晚孕组宫颈长度分别为(32.80±2.55)mm、(34.2±2.64)mm、(30.5±5.3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中孕组宫颈长度均大于晚孕组。早孕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1.99±0.51)m/s、(1.95±0.44)m/s,中孕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1.63±0.39)m/s、(1.60±0.35)m/s,晚孕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1.22±0.17)m/s、(1.21±0.16)m/s,对照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2.12±0.51)m/s、(2.12±0.51)m/s。每组宫颈前、后壁SW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P<0.05),而对照组与早孕组比较,宫颈前、后壁SW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SWV值与宫颈长度、孕周均存在相关性:与宫颈长度呈正相关(r=0.346,P=0.000),与孕周呈负相关(r=-0.724,P=0.000)。晚孕组中符合条件的孕妇引产后经阴道分娩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1.13±0.12)m/s、(1.13±0.10)m/s,剖宫产组宫颈前、后壁SWV值分别为(1.37±0.12)m/s、(1.34±0.13)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每组宫颈前、后壁SWV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宫颈SWV值、宫颈长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引产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宫颈SWV值与宫颈长度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SWV值的诊断效能最佳,临界值为1.23m/s时,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3.4%、Youden指数为0.77。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宫颈SWV值对引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最大(P<0.05)。结论VTQ技术可便捷、无创地定量分析妊娠期宫颈组织硬度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为宫颈成熟度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方法,在预测引产结局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