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写的一部革命英雄主义著作。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伟大的爱国精神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在苏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本土。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一,文学界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即以贯穿“国家意识”和“国家意志”为核心,确立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帅地位。受苏联影响,中国在50年代初译介并出版该小说,李俍民的译本于195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受到很大欢迎,曾一度形成人人学习牛虻的现象。而随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在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文学届创作并翻译了很多符合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并对早期的作品进行再版印刷,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在200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庆学先翻译的《牛虻》。这部小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新时期重读这部小说读者依然会被其强烈的革命主义精神所感染和折服。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20世纪50年代的版本和21世纪的新译版本有很大差别,比较原著,则会发现20世纪50年代版本较之原文有很多删节,而在新版中,曾被删除的部分则又被还原。这种译文对原文的“重写”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受多种因素操控和影响,如意识形态,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等;而反过来,这种“重写”后的译文又对这些因素起到一种反作用,尤其对意识形态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文化转向的理论,AndreLefevere的“重写”理论对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AndreLefevere申明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重写”。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方面的制约和操控。
文学翻译与意识形态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该领域之前的研究,认为多数研究都侧重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作用,而文学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鲜有人涉及,即二者的互动作用少有人探讨。然后,本文以AndreLefevere的“重写”理论为基础,结合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牛虻》两个中译本,即195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李俍民译本和200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庆学先译本,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例证法研究和分析了在译者和出版社不同时期翻译和出版该小说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译文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研究得出,由于特殊的意识形态的影响,1953年,译者和出版社对该小说翻译和出版作了大量的改动,而这个版本的翻译同时也对当时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教育的广大群众树立先进的进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对当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很大作用。而新世纪的版本,译者和出版社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还原了曾被删节的很多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有很大作用的重要信息,相对而言,基本上对原作进行了完整地翻译。研究表明,文学翻译与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的,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和改写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生产,不断推动意识形态产生、发展或消亡;而意识形态又制约和操控文学翻译的各个方面,如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甚至出版等。谨希望本论文能对文学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