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的欧美文学处于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迷茫期。在这样一个小说创作的“十字路口”,约翰·福尔斯另辟奇境,脱颖而出,以其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向世人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永恒魅力。该作品自1969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世界文坛的广泛赞誉,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它独特的叙述方式也为急于在艺术上寻求突破的西方叙事文学带来了一片曙光。
该小说从20世纪的高度来反观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在借鉴传统写作技巧的同时,又成功地对其进行超越、颠覆。在维多利亚时代爱情故事这一表层内容下,福尔斯阐述了自己对小说形式、结构、以及小说叙事等问题的看法,实现了后现代叙事技巧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结合。本文则尝试着从分析技巧入手,探讨其在整体上对作品思想方面的贡献。
本文共由四部分组成。
引论包括作家介绍、作品介绍、后现代语境下该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一章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后现代主义技巧。本章重点讨论了以下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多种人称叙事混用与有限人称叙事、元小说(戏仿、拼贴、不连贯、时空误置)、多重结局--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对该作品主题思想表达所起的作用。多种人称叙事混用颠覆了传统写作中的单一人称叙事,有限人称叙事则自然削弱了叙事者的绝对权威地位;通过运用戏仿这一手法,福尔斯模仿并颠覆了传统写作模式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不连贯和时空误置打破了传统叙事中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并打断读者阅读的连续性,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小说的创作。而多重结局则给了读者自由地、独自地理解小说的机会。
第二章分析了该小说对维多利亚社会的颠覆。本章从宗教、道德、历史以及达尔文主义出发,论述后现代主义技巧在解构与重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通过运用戏仿、不连贯等技巧,叙事者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宗教、道德的黑暗与狭隘、自私与虚伪。而卷首语、脚注中历史事实、社会调查报告、数据统计的加入,使19世纪、20世纪的社会现实遭到了批判。在颠覆、解构该时期历史的同时,叙事者又从20世纪的新观点出发,对之进行重构。通过选择第三个结局-与萨拉分手、选择终极自由-查尔斯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式片面的达尔文主义,成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彻底的达尔文主义者。
第三章分析了该小说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写作的颠覆。通过论述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建构小说形式、结构,以及小说叙事中所起的作用,该作品成功地解构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创作模式,并对其进行重构。
拼贴与时空误置打破了传统小说中闭合的时间与空间模式,给读者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连贯质疑了小说与生活中的线性模式,消解了所谓的叙事“中心”,展现了世界的多元化模式。多重结局,说明小说创作与生活有多种可能,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以及读者都需要足够的自由,因而,在后现代语境下,作者、叙事者必须放弃对人物、情节以及读者的绝对控制权。交替使用的人称叙事模式、叙事者的闯入以及读者对多重结局的选择,道出了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创作的真谛:叙事者必须与读者共同分享人物、情节、小说结构的控制权和创作的乐趣。因而,读者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而成为小说自觉的创作者与消费者。叙事者与读者的关系处于平行状态,而并非以前的级别模式,这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创作的有力颠覆。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结论指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佳作之一,《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对传统、现代主义小说的完美继承与创新。通过借用后现代主义技巧,如混合叙事人称与有限叙事人称、元小说(戏仿、拼贴、不连贯、时空误置)、多重结局等,福尔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构了维多利亚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小说创作理念。其中,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及主题思想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的生命源泉,而这部作品对20世纪、21世纪小说的创作、人类的思想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