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基础有关“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研究是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探讨,它突出强调的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的阴阳升降、寒热温凉变化、昼夜晨昏的交替、春夏秋冬季节的更迭密切相应,并具有共振协调的规律。探讨这一规律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对于中医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昼夜阴阳消长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形成睡眠觉醒规律的基础。当这个规律失常时就会出现睡眠觉醒的紊乱,而发生失眠的病症。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憨,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目前,失眠的发生率很高,尤其在年轻人中的发病人数显著增加。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有许多失眠病证用西医的诊断手段很难明确判断发病原因及机理。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历代医家在从先秦到清末的二千多年时间里,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摸索,总结了丰富的辨证用药经验,逐渐完善了对失眠病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历代名家的 18 本著作中全面系统搜集有关失眠的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分析,阐述了先秦时期到清末历代中医文献中失眠病证的历史源流及各个时期对该病证记载论述的发展及独到的见解,并且把 18 本书中所使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剂和药物。 本文内容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本文用大量篇幅,以朝代为主线对各期主要论著及医家的观点进行挖掘和剖析,总结其进步与独到之处,简单分析其医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以及对于失眠的论治特点。 第二部分为统计分析,在 18 本书使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药物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就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温胆汤、酸枣仁汤的沿革和现代研究作了具体的叙述,发现二方均有很多不同的版本,笔者对于酸枣仁汤的总结尚属首次。另外,笔者根据人参、茯苓、酸枣仁的使用在专论和非专论都是前三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益气养血安神法治疗失眠”应该作为临床治疗虚型失眠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有很大一定的指导作用。易简诸方和其他疾病兼有失眠的药物加减统计中发现酸枣是最常用的药物,最方便的治疗或加减治疗失眠的药物,这为临床不能长期坚持服药的患者提供了简单的自我治疗法;为临床不以失眠为主证的疾病提供了加减的最佳药物,在临床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今后在得到临床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药物的开发,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