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基础教育中关于设计思维的培养是所有从事设计基础教育者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具备设计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作为设计基础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中思考的问题。“设计思维”形成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后续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思维决定我们的行动和行为,设计思维决定我们的设计行为、品质,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跟得上国内潜力巨大的设计市场的发展脚步。因此,我认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在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及培养适应实际发展需求的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双重意义。在学生入校第一年的设计基础课程应该是开启学生创意思维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开始设计生涯最重要的阶段。分析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国外设计教育注重文化性、独立性、创新性,注重思维的培养。国内设计教育,就设计基础教育而论,设计基础课程分为基础造型课和基础形式课两大部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课程中专门加入了思维训练的环节,而一般地市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大纲中没有与此相关的具体内容,只是强调注意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挥动手实践充足的优势,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导入相关的理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得出经验,并最终上升为理论,并且与形式法则及审美规律相结合,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性思维方式。作为设计基础教育,思维训练应超越专业的局限,研究广泛性、普适性的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并更多地汲取艺术富于想象力的创造精神。设计思维的训练目标是锻炼学生对于自我的发掘与完善。课程将艺术中的视觉表现与形象思维、设计中的分析与计划相结合,通过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创造主动性,为学生奠定设计思维的基础,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形成设计性思维的训练,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和观察力,对事物的探究与改变的兴趣以及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着重将思维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将艺术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和设计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开启学生的心智。教育家、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大学教育贵在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将成熟的设计思维理论以巧妙的手法和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相结合,以实训“导”思维、以实训“理”思维、以实训“成”思维。所谓“导”就是开导和引出,将个人内在的潜能引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通过遭遇式的训练课题让学生首先遇到问题;其次,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解析);再次,要求学生总结和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延伸性的问题(变体)。教师通过实训自评引导大家梳理思路,与大家一起探讨、谈论,将学生初期形成的思维碎片及分散的思路整理,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布置完整性、实用性、作品性强的训练课题,进一步促成其设计思维的形成。设计基础教育作为大学设计专业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能为未来的设计者提供发展的精神原动力。这个基础必须是以解决思维问题为基础,如果思维问题没有解决,方法就成为固有的、现成的样式,对于设计没有任何意义。对习以为常的观念,包括设计基础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发问是真正有意义的做法。现代社会中,设计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设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独特的、个性化的、人性的、互动的设计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由此可见,设计思维是及其重要的。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课程训练要求学生学会逆向、发散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质疑与推敲,具备对设计命题理性推理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概念导出的创造力,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