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首次绘制了我国教育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新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改革途径迫在眉睫。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传播,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应运而生。本研究通过在高校课堂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理念,构建适合高校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图为改变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结合本校教学现状,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基于高校课堂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选修课《三维动画制作》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调查问卷对基于高校课堂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高校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构建了符合高校课堂教学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详细叙述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第四部分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学实施过程,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验证了符合高校课堂教学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应用效果,归纳总结了该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并对以后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进行展望;第五部分研究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的结论及创新点是: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高校课堂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正确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改变高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变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创新点是第一,提出适合高校课堂教学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解决自学时间分配问题,具有实用创新性。第三,多维度成绩评价方式,作品汇报+平时成绩+小组互评,在学生成绩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性。本论文试图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适合高校课堂教学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希望能为高校的一线教师教学及高校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的近十几年中,房地产业,特别是以商品住宅开发为主要获利手段的行业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城镇化的过程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也是在这短时间内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优越性及治疗中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共64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病例。逐
目的探讨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的疗效。方法对77例 GERD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47例患者予中药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等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予西药奥美拉唑标准剂量
为了有效控制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提高薄壁件的装配性能。本文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本文分析并确定残余应力是影响薄壁件加工变形最重要的原因,
为揭示高铁站点的空间换乘便捷度与站点规划布局之间的关系,在空间换乘便捷度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站点规划布局中的关键要素与空间换乘便捷度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站点的空间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和宏伟目标,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富民强国,开创未来的雄心斗志。要率领中华民族实现"筑梦——追梦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病理分型提示透明血管型2例,浆细胞型1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临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也是非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为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PF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逆转PF或阻断其向呼
以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的基本理念,系统分析澳门历史城市的形成过程及其景观特征。面对高强度开发对历史城区整体环境和历史景观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基于澳门半岛高密度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