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女”是构成《离骚》后半篇的重要情节,想象丰富、独具特色,有着非常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由于构思奇特,内容“荒诞不经”,使得其内涵隐晦难明。从汉代以来学者们对其含义的解读提出了种种说法,但各方说法不一,似乎皆可言之成理,因而让人觉得有些无所适从。本文对历来的说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既立足于从历时性上把握各个时期的研究动向和各类说法的发展轨迹,又从共时性上对同一时期的不同说法做横向展现与内部解剖,以期全方位地对“求女”研究进行学术史的总结和辨析。具体而言本文以时间为轴,把“求女”研究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厘清各方观点的发展脉络,探讨其中存在的合理性与不足,以推动“求女”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第一章汉代王逸的“求贤臣”说评析。首先探寻“求贤臣”说的渊源;其次重点分析王逸“求贤臣”说的内涵和他的解释思路;最后对王逸“求贤臣”说的得失进行思考。第二章宋代朱熹的“求贤君”说评析。在介绍朱熹的新说之前,先简单梳理了一下宋代学者对“求贤臣”说的继承和发展情况,为朱熹“求贤君”说的提出提供全面的背景参考;接着具体分析朱熹“求贤君”说的内涵、剖析其说的逻辑思路;最后再对朱熹“求贤君”说的得失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三章明清时期“求女”众说评析。首先分别介绍“求贤臣”说和“求贤君”说在明清时期的新发展;然后再对新出现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依此进行梳理;最后对明清众说进行总结和评判。第四章二十世纪以来的“求女”研究评析。首先总体评价该时期“求女”研究的特色,然后依照对“求女”问题的关注度和研究的深入度,以80年代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分别加以梳理。这一时期,尤其是80年代以后对“求女”的研究不再仅限于对其含义的探讨,而是围绕“求女”这个中心进行多层面的解读,表面看来是游离到“求女”的含义之外,实际是对“求女”意义的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