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信是人类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出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迷信在我国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中迷信心理也并不鲜见,并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揭示迷信心理的产生机制,其意义自不待言。西方心理学界很早就开始了对迷信现象的研究,但由于对“迷信”概念的界定和测定工具的不统一,使得先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为了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关“迷信”的心理学界定,并采用了基于这一界定的测量工具来研究当今中国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现象。在回顾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假设大学生迷信心理会在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差异性,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对迷信心理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91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如下:(1)大学生迷信心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大学生迷信心理在性别、年级、受教育水平、专业、16岁以前居住地、是否独生和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迷信心理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16岁以前居住地、是否独生和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5)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心理控制源与迷信心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型应对(问题解决和求助)方式与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自责、退避和幻想)和混合型(合理化)应对与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与迷信心理呈显著负相关;“退避”、“幻想”、“自责”和“合理化”应对与迷信心理呈显著正相关。(6)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问题解决”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和“合理化”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7)成熟型应对的“解决问题”在有势力他人控制源对迷信心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这种不成熟应对在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影响迷信心理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合理化”作为一种混合型应对在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影响迷信心理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