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每个汉字及词语的含义大都与它最初产生的时候有所不同。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每个汉字都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含义。“公”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其确切含义学界至今尚无定论。西周时期,“公”是一种特殊的个人称谓。春秋时期,“公”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公室,并且经过公室的桥梁作用又演变出国家、社会、公众、集体、公共、共同等含义。战国时期,“公”字的这些含义得到进一步强化,再加上人们头脑中“天下”观念的加强,“天下为公”观念最终确立起来。社会公正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认识其形成过程:一、社会公正思想效法于天在“公”方面的原理性、普遍性与自然性;二、这一时期,人们对社会公正思想的普遍认同。先秦时期,我国还处在严格的等级制社会,国君、官吏和百姓都处在不同的等级,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那时的社会公正思想也不能和今天的社会公正思想相提并论,但还是具备了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先秦时期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一、社会公正要考虑对象的广泛性;二、该时期的社会公正强调“尚公去私”;三、选举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四、强调当政者的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直接前提。关于社会公正的实现问题,先秦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强调法治的作用,认为实现社会公正要靠行公法;二、强调道德的作用,认为实现社会公正要靠道德的完善和自律。二者如同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正。先秦时期,“公”的身份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下移趋势。西周时期,“公”的含义有三种:一、王朝三公;二、被封为公爵的诸侯国国君;三、周王室或诸侯的祖先。春秋时期,“公”的身份呈现出扩散的态势,时代赋予它新的身份意义:一、在王室或公室任职的一般官员;二、诸侯国地方长官;三、神灵。战国时期,“公”的身份呈现出明显的下移趋势,该时期“公”新增加的身份意义有:一、百姓比较尊敬的官员;二、主人;三、丈夫;四、亲属中的男性尊长;五、一般男子。“公”的身份日趋大众化,已由统治阶级下移到普通百姓中来。先秦时期是“公”字演变的重要时期,它演变的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是由身份指称向意义概念演变;二是单纯的身份演变,无论哪种演变,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先秦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