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天下”观是基于家、国、天下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出则学而优则仕,入则以孝化道,将天下理念凝聚为社会普遍共识,修身养性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贡献的一种新型文明方案,既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也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
中国人的“天下观”不断演变,但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理念一直传承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民众关系上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并且实现了政治整合与权力监督、社会团结与决策科......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展现2020年武汉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以武汉金银潭医院这一抗疫战场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要切入点全景式......
期刊
萧公权在《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一书中对康有为以及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做了视角独特的分析。康有为作为社......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
[摘要] 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文化基因定格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发展的历史根脉,是近代以来......
教学内容:主题二《觉醒的中国人民》课题1《天下为公》。 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2、......
【摘 要】道德判断力即正确判断社会现象、个(群)体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能力。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自觉践行......
摘 要: 中国的每一历史时期,都有着主题鲜明的民主表达,在这些民主表达中,传统文化基因内化其中,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穿越,乃至今天传......
编者的话 本刊2012年10月(下)推出的“官本位的政治哲学”专题中,林存光、翟学伟、张鸣、冯立鳌、靳凤林等专家学人从官本位的政治传......
很多人都知道孙中山曾题“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
“民亦劳止,迄可小康。”一千多年前,小康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而今天,小康生活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是精神生活的......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2月26日新闻发布会消息,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胜利曙光之时,疫情在多国爆发蔓延。中国主动对有需要的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中华民族是具有极高明智慧的民族.先圣先贤在仰观俯察天文地理中问天、问地、问天下.于是有屈原的《天问》,陆九渊对天地何所穷际......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吸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对于近代中国局势的研究,以......
摘 要: 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并未摒......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正当利益,在本国发展进程中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视角,是习近平总书......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先贤对于理想社会的描绘,崇尚构建合理的公共生存秩序,强调社会的平等和睦,从而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
人生的境界也不过如此:小路、野路、绝路、大路。难道不是吗?走小路,图的是捷足先登;走野路,图的是行者无疆;走绝路,图的是绝处逢生;走大路......
3月15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委员会全国总会与国民党青年论政联盟共同筹组的“辛亥革命百年访问团”一行53人在北京和南京进......
清朝乾嘉年间,有一位名叫王鸣盛的大经学家、大史学家,他精心研究儒经,著作等身。尤其是在经学、史学研究中旗帜鲜明地声张儒家天下为......
结合熊十力的有关“衰年定论”可以发现, 《礼记·礼运》的两段名言把“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与“天下为家”的小康礼教鲜明地对立......
10月12日(农历八月廿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3周年纪念日,海口市长流镇美新村600余名孔子后裔一如既往,开......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集体主义思想的研究尽管大都把着眼点放在现代集体主义层面,但仍有少数学者已论及中国古代集体主义思想.归纳起......
由北京市政协联合市委统战部、民革北京市委主办的“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日前开展。市委副书记、......
“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新政府,建设新国家”是孙中山的毕生追求的革命理想。从“上书李鸿章”,到提出“三民主义”,以致后来的“三大政策......
泰州学派是明中期继承发展心学思想的最大流派,其代表人的政治理想近似"大同"理想。王艮、王襞等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颜钧和何心......
什么是全球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球化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
法治即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是社会的基本框架、国家的治理手段、人类的理性选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公正是法治的灵魂。......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62-02 一、整体构思 关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一课......
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省档案馆将《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孙中山与临时政府》、《铁血忠魂——辛亥先烈范鸿仙纪念文......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在他关于和平、关于仁、关于天下为公的言说中,包含着人类最基本的愿望、理想和道德要求,而这些......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和谐的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教师月刊》上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用“私立育才学校用笺”写的遗书影印稿:“树琴:我现在拿着昨晚编好的诗歌全集去交给冯亦代先生出......
孙中山的德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国计民生问题的关怀,对人民政治权利的追求和对治国者道德素质的要求.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吸收西......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3部礼经之一,它以"礼"为核心,最终欲构建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和谐的"大同"......
"中"是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基础。纵观胡瑗的所有论述,无不显示其"中道"的底蕴。他把"中"看成是"正"的前提,无论是谈自然,还是言人事,都离不......
作为古今中外人们共有的美好政治理想和社会愿望,"大同"思想形成于我国的春秋时代,其本质特点是"天下为公",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平等。在......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政治文化的传统。其中,以儒家为代......
综观众多著述,教育家的共有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四海为家的博爱情怀,天下为公的终极关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学而不厌、......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追求。古往今来,人类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我国古代人们所乐道“和为贵”、......
孙中山曾多次向国人表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但这个重要的命题被过往的中国有意回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