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课堂观察和相关访谈,探究如下问题:当前我国小学课堂生活的状况如何?我国课堂生活是否呈现出新型氛围?这种课堂生活对学生的德性成长意味着什么?凡此等等。基于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解释,本研究对德性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德性是指一切值得称赞的品质,包括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前者通过教导发生和发展,后者通过习惯养成。人的德性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课堂生活中的德性主要指学生在课堂生活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德性和潜在的德性,即形成于课堂生活之中的德性(如积极思考、认真倾听等等)和形成于课堂生活之外,但也在课堂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德性(如,合作、谦让等等)。这两层德性的含义并不完全割裂,很多时候相互交叉。论文主要采取了质的研究方式,以观察和访谈为主。论文除导论外,共有四个章节。首先是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内容。第一章概要地交待了研究对象,意在将研究对象放置于时空之中,呈现研究对象的整体面貌,为研究对象的出场提供必要的背景性基础。第二章是论文主体部分,较详细地阐述了案例对象课堂生活的基本状况。此部分依照从整体到部分,从显性到隐性的思路,首先整体描述了课堂生活的轮廓,接着进入局部性描述,从时空结构、角色关系、事件类型等描述了课堂生活的显性维面,又从制度与文化探讨了课堂生活的隐性维面,最后又分析了课堂生活的两类主体:教师与学生。第三章基于上述案例研究,进一步反思性地分析了课堂生活的属性及其对学生德性养成的潜在意义。通过研究,本研究认为,整体上看,我国小学课堂生活呈现出有序而活泼的时代新气息,自主氛围日渐形成,规范性与自由性兼融于其中,已经突破了传统课堂生活机械沉闷、学生被动压抑的生活状态,利于学生的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