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把握成本性态有助于企业形成更为准确地生产决策和投资决策。根据传统成本理论我们知道,企业的成本费用与企业业务量之间应该呈现一种线性关系,即y=a+bx。其中,y表示总费用或者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b表示变动成本,x表示业务量。方程两边求导,即dy/dx=b。可以看出b作为常数,并不受x变化方向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x的上升或下降,y的边际’变化率是相同的。从理论上说,假如业务量上升1%,费用上升0.7%,那么业务量下降1%,费用也应该下降0.7%。然而,2003年Anderson等人提出的费用粘性问题却对传统成本理论形成了挑战。Anderson等人研究发现企业销售和管理费用的变化幅度不但取决于企业业务量的变化幅度,而且还取决于业务量的变化方向。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成本理论在对成本性态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为了深刻认识费用粘性这一问题,以便能够对其更好地加以控制,本文着重研究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中对费用粘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通过委托代理理论论述了费用粘性产生的原因和股权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机制,用财务困境成本理论分析了债务结构对费用粘性的作用途径,然后又详细提出了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各要素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包括股权结构、债务结构指标变量的解释、模型的设计以及样本的选取。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运用第四部分所构建的模型对相关假设进行一一检验,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还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各要素纳入同一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建议,主要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明确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还陈述了本文研究的不足。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研究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这既揭示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生费用粘性的原因,又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控制费用粘性提供了方法和手段。通过运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至2011年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程度要高于非国有企业;(2)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费用粘性负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对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3)机构投资者持股没有对费用粘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4)目前情况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并没有对费用粘性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以及许多公司中管理层并未持股的原因造成的;(5)负债能够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抑制费用粘性,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费用粘性的程度就越低(6)不同期限的债务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流动负债比长期负债能够对费用粘性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7)无论是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都对费用粘性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针对委派到企业内部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的代理人设计一套完善的竞争性考评机制;(2)对于股权相对分散的企业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的方法来对限制经理人的自利行为;(3)国家相关部门应鼓励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内部代理问题治理作用;(4)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逐步引入管理层持股这一长期激励机制,适当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5)合理配置债务结构,通过调节债务结构来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在抑制经理人进行自利行为的同时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6)在对企业未来业绩进行预测时应根据费用的粘性性质设计新的预测模型,同时应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