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和生命意义是两个自古以来就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主题,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幸福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以某两所大学的学生为被试,被试年龄在18岁至22岁之间,使用Diener等人(1985)的生活满意度量表、Lyubomirsky等人(1999)的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等人(2010)的心盛量表和Steger等人(2006)的生命意义量表分别对被试进行施测,另加入一些影响个体幸福水平的人口社会统计变量: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目前情感状况(即是否处于恋爱中)、家庭居住地(即农村还是城镇)、每周参与课外团体活动时间、每月经济花费情况等随上述问卷一并调查。研究共包括两个部分:横向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在横向研究中,最终收集合格问卷277人份,其中有大一新生共89名,男生42名,女生47名;大二学生共100名,男生51名,女生49名;大三学生88名,男生43名,女生45名。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幸福水平要比男生高,独生子女的幸福水平比非独生子女更高,正在恋爱中的个体的幸福水平更高,来自城镇的个体的幸福水平要比来自农村的更高,每月花费较多的个体的幸福水平更高。相比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一新生的幸福水平、意义拥有水平和意义追求水平都处于最低状态,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幸福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大一新生与大二学生的意义拥有水平和意义追求水平都具有的统计意义的差异,大二学生与大三学生间则差异不显著。意义拥有和意义追求对个体的幸福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中意义拥有对意义追求与幸福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纵向追踪研究中,招募新入学的大学新生30名,男女各15名,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问卷调查,总共四次,每次施测时间间隔为六个月。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两年的追踪调查中,大学生的幸福水平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意义拥有和意义追求对大学生幸福水平的发展趋势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不同大学生因自身意义拥有水平或意义追求水平的差异会使得其幸福水平的发展速率和阶段有所不同。此外,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女性要比男性的幸福水平更高,每月经济花费更多的大学生幸福水平更高,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幸福水平更高。这些结果均与横向研究结果相互证实。然而,性别、每月花费、来自城镇还是农村这三个变量对大学生幸福的发展趋势都没有显著影响。在这两年里,恋爱中的大学生要比未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水平的提升更大。